第513章 燕王 (第2/2頁)
在封地內,燕王的執法手段雖不像秦皇那般兇狠殘暴、動輒株連九族,但也頗為嚴苛,賞罰分明,愛民如子。
其名下共有二十餘座城池,如今百姓安居樂業,人口數量日益增長,一片繁榮景象。這本是好事,可隨著前來投奔的人越來越多,情況也在無形中發生著變化。尤其是秦皇年事已高,而燕王正值三十歲左右的壯年,這可不是一件好事。
蘇尚身份特殊,幫與不幫,最終都會傳到秦皇耳中,至於秦皇會作何猜想,那就不得而知了。此事如此敏感,倒讓幕僚們都感到棘手。
“主公。”一進書房,眾人便向秦子儒行禮,隨後在他的邀請下紛紛落座。
燭臺上的燭火燃起,照亮了房間,此時,外頭的天色已完全黑了下來。遠處傳來車馬的喧鬧聲,彰顯著大街小巷的熱鬧氛圍。然而,這聲音傳到屋內,卻被壓抑住了,連說話的語氣都沉重了幾分。
“預計明日,那個叫蘇尚的女子就會抵達睢陽城。原本不知她身份,如今既已知曉,便不能不見。”秦子儒率先開口,等待著幕僚們發表看法。
這些幕僚,都是跟隨他多年的老謀士。封地裡二十餘座城池的各項決策,都有他們的參與。管理一人容易,管理兩人也不難,可管理十人、百人、千人乃至萬人以上,面對大大小小的官吏、不同的世家門派,其中的勾心鬥角、偷奸耍滑,想要牢牢掌控,遠比操控公輸家的機關小鳥要複雜、嚴格得多。
此刻,這十幾個智囊正與他一同掌管著封地內的大小事務,並以他為首,協助他權衡未來的風險與利益。
“主公是何想法?”最先發問的,是秦子儒幕僚團中輩分最高、也最受器重的餘和忠。餘和忠乃楚國人,出身兵家。後來楚國被滅,兵家匆忙逃竄,分崩離析。餘和忠有幸遇到秦子儒,彼時秦子儒已然封王,對過往之事並不在意。雖說當年兵家為楚國效力,但秦子儒認為,識時務者為俊傑,擇良木而棲乃人之常情。
近來有一本名為《三國演義》的話本故事十分火爆,餘和忠對其中的呂布頗感興趣。
其他文人多抨擊呂布兩面三刀,可他卻認為,有這般勇武之人,若能善加利用,用作“屠刀”便可。關鍵是要放對位置,用人不當,又怎能怪別人本身有問題呢?分明是用謀之人的能力不足罷了。
當然,餘和忠背後的兵家身份被秦子儒刻意隱瞞了。
秦子儒不在乎,可不代表天下人不在乎,更不代表大哥不在乎。為此,餘和忠對秦子儒肝腦塗地,為治理封地立下了汗馬功勞。
秦子儒也不隱瞞,直言道“我等皆猜不透陛下任用女子為官的目的,貿然捲入其中,恐有不妥。但若不聞不問,又不符合我的性格,此事終究會傳到陛下耳中,到時候朝堂上怕是又要流言蜚語不斷。”
“的確如此。”餘和忠點頭贊同。他既是謀士,又是秦子儒的老師。在他眼中,秦子儒是個保守之人,雖不擅謀略,卻善於用人,僅憑這一點便已難能可貴。
“這些年,主公兢兢業業,力求完美。縱觀天下,實際上我們封地內的情況遠比外界要好得多。旱災、水災、糧災,起碼在我們這裡從未發生過。可正所謂人言可畏啊。”
餘和忠緩緩說道,他雖年事已高,但頭腦並不糊塗,一雙老眼中依舊閃爍著睿智的光芒,“處在主公這個位置,本無需考慮太多,最重要的,還是要摸清朝堂風向。”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皆屏氣斂息。秦皇膝下有一兒一女,如今秦皇年事已高,將來傳位,若傳給皇子,明眼人都能看出,一個黃毛小兒,如何能治理好這江山大業?更何況,秦國如今正與魏國交戰,戰事不知要持續多久。
朝堂中,不知從何時起,便流傳著一種說法,皇位的繼承,大部分權臣都在權衡燕王與武王的分量。若要選擇一人支援,支援燕王的人佔據絕大多數。畢竟,在皇位繼承權上,並無太多明確規定,更多看重的是秦氏血統。
對朝中大部分權臣而言,這天下始終是秦家的天下,誰當皇帝都無所謂,只要自己的權力不受影響,便是皆大歡喜。若有人想改變規則,必將遭到眾人排擠。再看武王,常年鎮守東北山地,東北邊的海盜遠比東南倭寇更為強悍,年年征戰,卻年年戰敗。在大多數人眼中,武王有勇無謀。
“這些年過去,主公名聲日盛,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此時此刻,老夫認為,主公萬不可貿然冒進。”餘和忠誠懇地說道。
秦子儒思索片刻,搖了搖頭,問道“幫也不是,不幫也不是,餘先生認為我該如何是好?”
“古往今來,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水梁山牽涉甚廣,本就不在我們地界之內,主公不宜插手。但觀蘇尚的性格作風,她主動北上求助,我們恰逢其會,若閉門不見,也於理不合。老夫以為,我們不妨反其道而行之,與其雪中送炭,不如錦上添花,這倒不失為一計良策。”
“此計甚妙……”
為官之道,尤其是涉及皇權,早已不是簡單的人情往來。政治遠比刀劍更為無情,其中的冷酷與殘忍,非常人所能想象。
就在同一天的早晨,在水梁山東北與南州府接壤邊界的縣城中,來了一位外鄉女子。此女容貌絕美,身著輕便的武人服飾,上身是一件露出臂膀的旗袍,下身是黑色直筒長褲,腳上蹬著繡有牡丹的鞋子。
她將長髮盤成兩團,兩條長辮垂至大腿間,這般清涼的裝扮,讓人眼前一亮。
少女看上去只有十六七歲,肌膚如雪般白皙,粉嫩的嘴唇微微泛著紅暈。她一手藏於身後,一手平放於腹前,走路時身姿挺拔如松,頗有武術大家的風範。
她身後跟著十多名身著江湖服飾的男子,個個手持刀槍棍棒,一看便不好惹。一行人進入縣城後,徑直來到城內最為出名的陳氏武館前。
少女在眾人的注視下,躬身抱拳,向武館行禮。此時,陳氏武館內一直留意著外頭動靜的弟子和門堂之人,也都滿心疑惑地走了出來。
只聽少女笑意盈盈,眯起眼睛,抱拳彎腰行禮,說道“小女遠道而來,久聞陳氏武館大名,特來拜訪切磋。今日,既分高下,也決生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