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帝國榮光照耀四海(八)

加入書籤

烏雲壓頂寒風怒號,流星般火箭在陰暗的天空劃出一道道絢麗火光,吶喊聲震耳火槍清脆『射』擊聲時斷斷續。 .新疆行省蔥嶺以西一個小小軍驛外數千叛軍旌旗飄展簇擁于山腳,他們信心滿滿地要拿下這個只有數十人駐防的軍驛“古泉驛”。華帝國驛站分為管理地方行政的縣驛和傳遞軍事公的軍驛,從縣驛的名字看是一個大驛。軍驛沒有這麼講究了,險要山路要緊隘口是這些小軍驛駐防之地。既然是守衛險要必須在緊要處修建驛站,所以軍驛建造選址要求地形利於守衛。“古泉驛”坐落於帝國官道西北側,三面絕壁只有一條蜿蜒逐步抬高山的小路。這個小軍驛內有一個極小的泉眼,每日的出水量僅僅能裝滿三個水缸。這個泉眼還是方圓百里唯一的水源,過往傳遞軍情的快馬都會在此歇腳,喝一口甘甜的泉水吃一頓熱飯,或許是傳遞軍情的快馬驛卒們一天最為愜意的時光。

“古泉驛”現任驛丞賀永貴這幾天在驛站外出現叛軍後悔的要死,他恨自己幹嘛非得貪念副千總的職位。驛丞賀永貴屬於華軍序列一等把總,他還差三個月能以三等副千總的榮耀退役回家頤養天年。大明崇禎末年,賀永貴八歲時頂了父親的缺成為湖廣明軍,其實那時主要是為家裡窮為省點口糧而把他充軍。後來湖廣明軍被破奴軍收編,賀永貴因年少沒有軍痞習『性』沒有被遣散。皇帝張平安登基後破奴軍改為華軍,賀永貴因不是華軍嫡系金狼營孩兒兵出身,想要升遷自然沒有希望。為此賀永貴成為銀狼營黃志部的輔兵,隨軍進駐新疆行省並在亦力把裡娶妻生子。有了孩子壓力大,不是華軍嫡系出身的賀永貴要想養活一大家子人,只能是去最為艱苦的山溝驛站熬資歷。只要是願意去偏僻的小軍驛,認識倆字的賀永貴能成為三等副把總,他家所有男孩都可以進入華軍金狼營,這樣賀永貴的後代也有華軍嫡系身份,今後的前途也有了保障。

“古泉驛”驛丞賀永貴雖然過戰場也是二十多年前的舊事了,那時還年輕的他頂多是在戰後打掃戰場幹些髒活。華軍幹髒活還是要殺人,賀永貴也算是見過一些血腥場面,當他看到山下近七千叛軍騎兵的陣勢還是嚇得『尿』了褲子。在『亂』軍出現的“古泉驛”之際,把總賀永貴第一反應是開門投降保命。只是華軍軍法森嚴,他要是敢投降叛軍戰後賀永貴的家人將受到嚴厲連帶處罰。賀永貴本雜軍出身,為了家人今後能有一個安穩日子他是死在戰場也不敢連累兒子和家人。因此,被叛軍圍困前的前夕,賀永貴下令拆除山道拐彎處木質平臺。“古泉驛”山路下方正對驛站南方四十丈高邊牆南端,曾經寬敞的馬棚已被叛軍人群淹沒。這場叛『亂』起事的主體還是蒙古人,那些人數眾多的畏吾兒人更多附庸在其左右。看樣子蒙古人欺壓畏吾兒人數百年餘威任在,是叛『亂』畏吾兒人依舊對曾經的主子充滿畏懼。

別看“古泉驛”佔地不過二畝邊牆又是夯土建造,『亂』軍要想攻入驛站也沒有那麼容易。修建這個軍驛時山通道僅僅能提供兩馬對行,華軍運輸用箱車根本無法山,算馬匹在山道拐彎處交匯對行也必須有一個可拆卸一丈木質平臺方便轉彎。所以,當驛丞賀永貴下令拆毀轉彎平臺後,山道路只能容納一馬通行。“古泉驛”邊牆高約二丈半,正門寬一丈兩側設有小敵樓,門前有鐵索吊橋,橋下壕溝深達八丈與山澗相通,北側有烽火臺注滿乾燥木材蓋狼糞。僅僅從地形講,“古泉驛”可以說是易守難攻之地。是這樣險要之地,鎮守此處的把總賀永貴卻沒有絲毫信心。把總賀永貴手下加他不過四十七人,敵軍人馬是他數百倍之多。另一方面賀永貴手下驛卒不是戰兵,而是由帝國犯事百姓流放至此的罪犯。這幫犯人一個個桀驁不馴『性』情暴戾,要不是攝於帝國法度威嚴早逃之夭夭了。對於流放在此的罪犯們,華軍督查隊是一年二次來驛站巡查,任何膽敢挑戰驛丞權威之人會被督查隊地斬殺。

正因如此,驛丞賀永貴才能壓服這些罪犯驛卒。“古泉驛”北面的烽火已經點燃,黑『色』入雲煙柱直衝天際。西面數十里外也以同樣煙柱回應,而在東面則好無動靜,這說明“古泉驛”東面的驛站已經陷落於叛軍之手。擊敗當下叛軍這等壯舉對於把總賀永貴來說是一個神話,他只想著憑藉驛站堅固的防禦工事等待救援。驛卒手裡的武器是華軍淘汰的老式火槍,雖說敢不戰兵們一次裝填十發子彈,六發子彈的載彈量還是『亂』軍前裝火銃要強許多。驛卒沒打過火槍關係不大,把總賀永貴現學現賣讓這幫新人直接與敵弓箭手展開對『射』,也打了二十來發子彈,一幫新手也自然成為老兵。本來“古泉驛”守衛驛卒並沒有決死的勇氣,他們拿起武器進行抵抗更多是受到驛丞賀永貴的忽悠。

作為一個華軍老兵,賀永貴平常需要吹噓自己在軍的聞異事,為的是提高自己威信壓服這幫罪犯驛卒。在賀永貴的故事以皇帝張平安處決叛徒的血腥手段最為常見,本來帝國皇帝張平安在這方面名聲不大好,一幫閒來無事的驛卒們都對故事的真實『性』深以為然。正是“古泉驛”地形限制了『亂』軍進攻,這幫叛軍不知道從什麼地方抓來漢人當著驛卒的面用馬拖拽折磨,想要藉此擊垮守軍意志。沒成想叛軍折磨漢人看到了成為戰俘的慘景,『逼』迫一幫人不得不為保命而戰。這次進攻“古泉驛”的蒙古試萬戶阿木古郎是華帝國安北侯李鐵家三代蒙古奴隸,他的父母被李鐵分給庶子長孫李沐秋的新疆行省封地,而李沐秋跟隨皇帝西征家裡奴隸成放養狀態。阿木古郎的祖父乃是林丹汗家族,本是貴族命的他成為奴隸自然心有不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新疆行省的叛『亂』一起,阿木古郎的心思頓時活泛,他在很短時間拉起了一支隊伍並約滾約大。新疆行省的叛『亂』雖然勢如燎原卻沒有一個統一的首領,起事的蒙古人裹挾畏吾兒奴隸各行其是,誰手裡的人馬多誰能給自己封官加爵。阿木古郎手裡有七千餘人想著給自個封個萬戶,後來蒙古人在阿里圖樣召開了一個分贓大會,推選林丹汗後裔阿拉坦烏拉蒙古語:金山)為汗王,打著為林丹汗復仇的旗號對新疆行省的漢人進行報復,而只有七千人的阿木古郎只封得試萬戶。好歹阿拉坦烏拉是自己族人,給了阿木古郎一個西征先鋒的好差事,讓其攻打人數較少的軍驛壯大實力。叛軍也想攻取富裕的縣驛,只是這些縣驛工事牢固且駐守有戰兵,加前去躲避災禍的漢人『亂』軍急切猛攻無法撼動。漢人主子手裡武器精良,一個縣驛要是數有千戰兵和漢人精壯駐防,叛軍幾萬人圍攻死傷無數也打不下來。

因而,只有數十人駐防的軍驛成為最易下手的目標,跟隨蒙古人造反的畏吾兒人翻身做主人自然要把歌唱,他們打仗不行敲鑼打鼓搖旗吶喊還是可以。一時間叛軍在“古泉驛”下遍佈旌旗,似海的人『潮』湧動喧囂聲不絕於耳。不甘坐以待斃的驛卒們雖然個個面『色』蒼白,他們還是從庫房搬出一箱箱防禦用,撬開封口點燃扔下山。“古泉驛”守衛驛卒扔下山的約有二十多枚,可山躲在護牆後的把總賀永貴卻只聽到斷續的爆炸聲,這說明大部分的並未炸開。心疑『惑』的賀永貴下令護牆內十箱分別拿出三枚,點燃後依順序向下拋。把總賀永貴發現十箱過半炸不響,這讓本缺乏作戰勇氣的驛卒們倍感膽寒。職責在身的賀永貴向大家交代了守好正門,急匆匆趕回自己公事房將這一重大軍情記錄在案。隨後,賀永貴把這個軍情報裝入一個鐵管用蠟密封死,並在蠟封處加蓋自己的信印,藏在門下小暗道內。

這個秘密暗道只有他自己和前來巡查的督查才知道,當時是防備罪犯驛卒造反預留的備查證據。“古泉驛”守衛反擊讓進攻叛軍如同猛獅遇到了刺蝟,他們手裡弓箭『射』出的箭矢對於躲藏在護牆後利用『射』孔還擊的驛卒根本什麼殺傷力。加從驛站護牆丟下來的嚇壞了叛軍士卒,蒙古試萬戶阿木古郎下令手下準備攻城器具減少自身傷亡。隨著“古泉驛”西面再也看不到高聳入雲的狼煙,守衛驛卒們的心情也漸漸跌入谷底。這說明“古泉驛”前後的軍驛都被『亂』軍攻陷,他們獲得救援的希望也正逐漸熄滅。儲存在“古泉驛”的彈『藥』是為對付戈壁馬賊,攤到每個驛卒頭有五百來發子彈。這些彈『藥』看似不少,但對付起近萬圍攻叛軍還是顯得不足。當晚入夜之後,“古泉驛”的驛卒們還是按照規矩向天空施放報信煙花,儘管他們施放的煙花在夜『色』絢麗異常,守軍的希望也漸漸在孤獨的煙花陷入沉淪。

喜歡草原黑暴請大家收藏:()草原黑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