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22章 宋遼終極大戰,正在載入中 (第3/4頁)

加入書籤

“其四,朝廷應設定獎勵機制,每年對那些優質的商人、工廠主、以及帶著窮人發家致富的人進行獎勵,以此來提高百姓們的生活熱情。”

“其五,繼續加大私塾教育的規模。讓更多人能夠識字看書,只有擁有足夠的文化,懂得足夠的道理,才能將生意做的越來越大,才能夠拯救更多愚昧且無知的底層百姓!”

“其六,站在大慶殿的各位同僚,以及各個州府的官員們,必須對自己負責的地域上心,參與到商貿活動中。比如,你負責的區域乃是養蠶之鄉,但織布賣布的商人卻不多,那你就需要放下自己的架子,自己去找商人,讓商人賺錢,讓百姓賺錢,讓當地的稅收也增加,此策,必須放在考核官員升遷的制度中。”

“其七,朝廷應該設立專門的工商司,專注於解決工廠主和商人在經營運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既要有規範,又不能抑制商人們透過符合法令的手段賺錢。”

“其八,朝廷需再次檢查公共措施,完善水泥路,紅綠燈籠燈、橋樑書屋等工程質量,保證百姓的正常生活有條不紊地進行。更重要的是,一定要照看好土地,那是我們做這一切的根兒。”

……

王安石,幾乎是完全不喘氣地將《富國八策》講完了。

大慶殿上一片寂靜。

策略都是好策略,但是若真都施行,那官員們恐怕以後就要忙死了。

特別是第六條,直接讓官員們邀請商人們回地方建廠或推行商業,並將其納入升遷考核中,這需要官員們的臉皮非常厚,才有可能做到。

這時,三司使韓絳站了出來。

官家,若這《富國八策》開始實施,恐怕朝廷要耗費一大筆錢吧!”

這八策,基本都是免賦稅、厚獎賞、包括加大各種公共類設施,自然很耗錢。

司馬光白了韓絳一眼,道:“三司使,難道咱們從高麗和東瀛得來的錢財,還不夠用嗎?”

此話一說,眾臣都笑了。

大宋從高麗和東瀛的國庫和皇室,可是搜出來不少財物。

怎麼會不夠用?

韓絳撓了撓頭,道:“這兩年,腰纏萬貫的日子太安逸了,突然有這麼大的開支,有點捨不得,不過只要咱們大宋能夠越來越好,三司願意將錢花在刀刃上。”

趙頊笑了笑,道:“當下對咱們大宋而言,錢已經不是問題。”

“朕也挺欣賞這八條策略的,完全可以執行。”趙頊拍板道。

就在這時,一名青年御史站了出來。

“官家,臣有個問題。”

“若此八策執行,那官員們將會迎來一番最為忙碌的時間段,這個時間段,短則一年,長則三五載,實在有些招架不住,當下,我大宋的官員,有些不夠用了!”

“我大宋的官員,有些不夠用了!”

官員們聽到此話,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韓琦也率先拱手道:“官家,確實存在這種情況,如今的中書都是一人做三份差事,御史臺的人經常被調到三司,大家有些忙不過來了。”

自趙頊登基以來,一直維持的一個政策便是減裁官員。

官員們越來越少,越來越少,最後留下來的不是曾經為大宋建立過功勳的,就是當下還能夠幹實事的官兒。

但是。

隨著新法施行,越來越多官員崗位需要補充,但新政就是裁兵裁官。

官員們雖然堅持了下來,但明顯是越來越忙碌了。不過一直沒人敢說,因為怕有人罵自己矯情。

而今,終於有官員趁著這個機會說出實情了。

趙頊以前沒有注意到,但經此一點,他便明白了。

他想了想說道:“此事,朕明白了。著令中書省,迅速統計一下各個衙門的缺口,讓他們都報上需要多少官員,可以去翰林院挑,也可以在各個地方的官員裡選擇,待選好之後,整體再向朕彙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