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正文完結 飲盡此杯 (第2/3頁)
不出一刻鐘,鎮安帝的聖旨便來了。
這道聖旨由中書舍人擬寫,經李審言潤色,最終由天子朱筆勾定。
徐全高聲念道【經緯天地曰文,德潤蒼生曰襄。陸氏掌書院而開民智千重,立織經堂以庇孤寡萬戶,活饑民於兩賑,正蒙學於九邊。此等經綸濟世之才,當以國士待之。】
俯首聽旨的清蘊忍不住朝一旁看去,李審言對上她目光,含笑挑眉,示意她繼續聽。
徐全仍在唸,【雖遭際坎坷而志節不墮,誠為巾幗之英傑,女史之典範。今授「昭英閣學士」之職,掌天下藏書編撰、書院督查、蒙學興革之事,凡國子監祭酒以下皆受質詢。另賜玄玉夔龍符,憑此可入翰林院觀孤本、調各州縣志、查兵部職方司輿圖。】
清蘊再掩不住驚訝之情。
昭英閣,陛下是專為她又設了一閣?
這道聖旨雖沒有提到流言一事,但只憑“雖遭際坎坷而志節不墮”一句,就把先前流言中的“剋夫”“禍水”等汙名化說辭盡數駁倒。
當徐全將聖旨穩穩交到清蘊手中時,李審言倚著鞦韆架剝蓮子,見清蘊接旨後若有所思的模樣,隨手拋了顆蓮子到她掌心。
“如何?這道聖旨可比市井流言響亮百倍。”他道,“老頭原本要賜你‘貞懿’之類的虛名,被我攔下了——我說,她救人活命是真,辦學傳道是真,根本不需要用那些空泛的貞節牌坊來裝點。”
“而且,這個應當是你更想要的,是不是?”
清蘊捏著瑩潤蓮子,望向聖旨上【經世濟民】【巾幗英傑】等字,不由莞爾,“你是怎麼說服陛下和內閣的?”
誇是一回事,為她設閣,封為學士,意義可大不相同。
國子監祭酒以下皆受質詢,足以讓天下想要借婚嫁之事攻訐她的文人都有所顧忌,不敢隨意汙她名聲,這是實權。
“他本就想幫你澄清流言,再有祖母一起勸,也就同意了。”李審言說著停頓了下,不情不願地繼續解釋,“內閣那兒,由王宗赫出面解決。”
陣陣暖流湧上心頭,從江衡開始,到大姐姐、晚兒、三哥、陛下,每個人都在堅定地支援她,為她出聲。
清蘊素來信奉“利益”二字,到如今,這些已非這簡單的詞可以解釋。
見人怔怔站在那兒,李審言俯首彎腰,從下方去仰視清蘊的臉,“莫不是哭了?”
清蘊:“……”看見這樣的他,估計沒人能哭出來。
李審言重新直起身,還道:“若是感動,以身相許也為時未晚。”
他神情含笑,語氣一如既往得隨意,清蘊卻沒有生氣,伸手環抱住這人。
溫香軟玉主動送入懷中,李審言僵住。
“謝謝。”清蘊輕聲。
李審言竟不自在起來,“有什麼可謝,那些本來就是你的功績,總不能只做事不要名,那是傻子才會做的。”
清蘊一哂,“言之有理。”
她做那些,難道毫無所求麼?當然不可能。
權、名、利,如今皆如她所願。
立冬當日,在太後和李審言的催促下,鎮安帝終於頒下賜婚旨意,來年三月初十便是李審言和清蘊的婚期。
對於一國儲君的大婚而言,半年的準備稍微短了些。但對三十有餘尚未成婚的太子而言,這個婚已經成得太晚。
不過他本人毫不介意年齡之事,一朝得償所願,整個人的愉悅顯而易見,只差每根頭發絲都飛揚起來。
東西兩營的將士壓力大減,其他衙門去找戶部撥銀子,也因太子的存在而格外順利。
一時間,舉朝盡歡。
清蘊搬出了宮,既沒回王家,也沒去水雲觀,而是住進了曾經的齊國公府、如今的文襄府。
這兒成了鎮安帝賜給她的宅邸。
李審言親自陪她搬家,但這回無論如何不肯讓她住回月舍。
他道:“我把我原先的住處修葺了下,去看看?”
清蘊無可無不可地應了。
尚未進門,“日居”兩個大字映入眼簾,清蘊回頭。
李審言:“日居和月舍不是正好相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