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三百九十一章 關中 (第3/3頁)

加入書籤

“陛下,臣萬不敢受太子如此大禮。”

傅津川急忙側身避讓,而趙元殊則側過臉,眼中霧氣濛濛。

“三郎,你受的起,延烈日後,就拜託與你了,這是命令。關中和太子都交託與你,即日起,命你為關西諸道行軍大元帥,督領關西諸道兵馬,節制戰事,你和兕子,你們去關中...”

將太子交託於傅津川,還有關中之地,這代表了什麼,他自然是清楚的。

如今上京形勢危機,若真有個萬一,關中自然就成了朝廷的後路。

而他的責任不止是守好關中之地,若上京真的失守,以現在趙元檀的身體,很難從上京西巡入關中...一旦局勢崩壞,他還要扶立太子繼位。

即便是上京最後無憂,一旦趙元檀不豫,作為太子的監護人,傅津川便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甚至可以挾天子以令天下。

對趙元檀的這個決定,幾乎是將朝廷的未來都交託於傅津川之手,文官宰相卻罕見的沒有反對。

李輔之、牛道騫、李法曾、林景明這些文官領袖皆是一言不發。他們預設,同時也是在見證正熙皇帝的託孤之舉。

因為這場由齊王引發的叛亂,已經開始讓原本看起來安穩的大晉朝廷搖搖欲墜了。

河東、朔方先後淪陷,而在河東失陷以後,河北也失去了燕山山脈的天險,叛軍可以出太行呂梁直入河北。

也可以直接過河攻略京畿重地。

而關中也要面臨來自隴右和朔方,甚至是河東方向的威脅。

但關中好歹是形勝之地,有天險可以憑持,比起京畿的情況要好得多。

但趙元檀作為皇帝,不能動。

甚至是朝廷的文武大臣、宗室勳貴都不能輕動。

朝廷這個時候如果一旦透露出要避讓的苗頭,人心便不穩了。

所以,關中,不只趙元檀,也是整個大晉朝廷,甚至是整個天下的後路。

關中京畿若失,那麼神州陸沉就不遠了。

若真讓這大好河山淪入胡虜之手,那麼在場的所有人,在後世史書之中,都不會有什麼好評說。

想通這些之後,傅津川伏地而拜,“臣傅津川,領命。”

殿中諸臣陸續離去。

傅津川和趙元殊落在最後,一拜轉身,正準備離去。

趙元檀在田輔國的攙扶下,走上前幾步,伸手拍在了傅津川的肩上。

此時他有千言萬語想說,可話到了嘴邊又都嚥了下去。

傅津川沒回頭,以手掩面道:“臣去關中,不知何時能再回上京,惟望陛下保重龍體,等臣討滅賊虜之捷報。”

“好,朕等著!”

“君無戲言。”

“嗯。”

他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

但為了不讓一些人失望,他願意儘自己最大的努力。

活著。

即便要飽受病痛折磨。

喜歡一世驍雄請大家收藏:()一世驍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