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三百九十七章 終不似少年 (第3/4頁)

加入書籤

兩人立即明白了,這是城內守軍知道了晉軍大勝的訊息。

“今日攻城,停了吧。”

“好。”

兩人從觀戰臺離開,隨後前往兩軍臨時架設的一個大帳,並立即召集將領們議事。

事情是瞞不住的,現在要做的是,準備與傅津川的晉軍主力作戰。

北境的王爺們譏笑青唐人敗的如此迅速,十二萬人馬連三個月的時間都沒爭取到。

青唐的頭人們雖然新敗,但嘴巴上還是不饒人,必然是翻起北境人敗在晉人手下的戰例。

雙方之前並不交界,沒打過仗。

所以這時候鬥嘴,都只能拿出晉國人的戰績來替自己找面子。

最後是大君和大汗都聽不下去了,站出來制止,並把鬧得最兇的幾個人攆了出去。

其中就包括北境的好幾個王爺,以及青唐這邊幾個豪族的族長。

涉及到兩國四十萬人的軍議,持續了數日,也沒商議出個什麼。

北境親王失烈門建議由青唐人去擋住晉軍主力,北境人則全力攻城。

青唐人此時得知自家十幾萬人全被晉軍殺了,雖然嘴上硬的很,但心裡卻有些膽怯了。

對於青唐,發動三十萬大軍已經達到了極限,而已經有了十幾萬的戰損,沒十年的休養生息根本緩不過來。

與北境人一起對戰晉軍,還有些勝算,若是青唐人獨自出戰,怕是抵擋不了晉軍的兵鋒。

不過嘴上是不能這麼說的,青唐的頭人們用的藉口是怕北境人獨吞延州的財物。

拓跋戈和毗沙門自然知道是什麼情況,所以失烈門的建議被否決了。

最後雙方決定,由拓跋戈和毗沙門親自指揮大軍,迎戰晉軍。

“我雖眾,不能上下一心,如牛馬爾,不成氣候...”

“敵雖寡,然令出必行,便如虎豹,難以抵擋...”

“大君要早做準備...”

決議之後,拓跋戈最為信任的謀主,已故老軍神論贊破之孫論噶真立即建言道。

拓跋戈聞言則是長嘆一聲。

“你說的很對,然此時進退兩難矣。”

數日之後,“傅”字大纛出現在延州城西南百里處。

此時延州戰場上,晉軍有步騎二十餘萬。

而北境和青唐聯軍在經過損耗和補充之後,達到了四十萬有餘,並在延州城北,依著大河列陣,聯營兩百里,旌旗獵獵,望之不盡。

隨著傅津川將青唐和北境的使者斬首以後,大戰開始。

本來他是不想殺使者的。

畢竟古語有云,兩國交兵,不斬來使。

但兩國使者直接捧著國書過來,國書上說只要傅津川願意與青唐北境媾和,只要把河東、朔方給北境,河西隴右給青唐,河北給燕藩,餘下中原諸道他們都不要,甚至可以出兵幫傅津川做皇帝...

對此傅津川只是冷笑,然後讓人把兩個使者砍了,讓副使把腦袋帶回去。

態度,必須非常強硬。

這不光是對青唐北境挑撥離間的回應,也是給全軍將士看的。

事到如今,三國之間沒有和的可能,只有戰。

而傅津川,是大晉的元帥,沒有二心。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