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三百九十七章 終不似少年 (第4/4頁)

加入書籤

傅津川以薛琮領的三萬騎軍為前軍,李求仙率五萬人為左軍,盧懷玉率五萬人為右軍,自率八萬步騎居中。

而聯軍也根據地勢,依次出營展開,妄圖以兵力優勢,讓晉國人畏懼。

但是在肉眼之中,二十萬和四十萬所形成的聲勢,其實沒什麼區別。

反而是晉軍這邊的軍容嚴整,行進有序,比起青唐北境的聲勢絲毫不弱。

三路軍齊頭並進,隨著如蝗蟲一般密密麻麻的箭失,射入聯軍陣中,大戰拉開了帷幕。

前軍主將薛琮親率一千五百重甲鐵騎為先鋒,一馬當先,直衝敵陣,彷彿是一條黑線勢不可擋,鋪天蓋地。

跟在後面的是兩萬大晉最為精銳邊軍鐵騎。

這一日,北境人也終於見識到,為什麼薛琮會被人稱作“薛萬夫”。

一根丈八長槊,僅是槊刃就有四尺長,一般的人根本就舞不動這根大槊。

但他在薛琮手中便如蛟龍出海,上下翻飛,所過之處,腥風血雨。

晉軍鐵騎也都是一往無前,手中的馬槊和長槍隨著慣性將一個個的北境騎兵挑落下馬來。

僅僅是第一個照面,就打的北境騎兵招架不住。

位於聯軍整體序列最前方的是十一個豹師,也就是十一萬北境騎軍。

雙方這場騎戰在第一個照面,就決出了勝負。

薛琮是大晉軍中,除了傅津川之外公認的騎戰第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傅津川也把最為精銳的騎軍都掉給了薛琮,要的就是先發制人。

反觀北境方面,最為精銳的虎師卻在大漢的身邊。

一旦前軍潰敗,那麼後方可能連出兵的機會都沒有了。

毗沙門沒想到,拓跋戈也沒想到。

甚至率軍蹈陣的薛琮也沒想到。

他們都覺得這會是一場惡仗,雙方可能會在這大河西畔殺的昏天黑他,死傷慘重,最後由一方慘勝。

而傅津川此刻尚在數十里之外的中軍,聽聞薛琮在前軍已經首戰告捷,正在揮軍掩殺。

便立即下令,全軍出擊。

左右兩軍齊齊出擊,中軍也在不斷向前推進。

戰場的天平,徹底倒向了大晉。

四十萬烏合之眾,被二十萬晉軍精銳擊潰了。

望北而走,而薛琮望著北境大汗的狼頭大纛和青唐大君的白犛大纛,最終選擇了前者。

而人在中軍的仇鴛一聽說敵軍潰敗,就立即請命去追擊。

傅津川把自己的親衛交給了妹夫仇鴦和六弟傅泯川,讓他們隨意而為。

他自然知道他們要去做什麼。換成幾年前,這個事他自己就去幹了。

在戰場上若能生擒敵國君主,還是西北二虜這樣的宿敵,封侯不在話下。

只不過如今的他,重任在肩,已經不能在任意妄為了。

想起自己第一次率數百騎,直衝上萬人的敵陣,好像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喜歡一世驍雄請大家收藏:()一世驍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