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三百九十九章 終 (第2/3頁)

加入書籤

這等於是給了這對夫妻莫大的尊榮和權力。

但手握權力還能不迷失,儘管一門顯貴卻始終不曾有悖逆之舉,不妄自尊大剷除異己。

這簡直就是古之先賢才有的氣度和修養。

在加上傅家雖然顯貴,卻不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與國休慼與共百年之久,根基深厚。

不是風一吹就倒的花架子。

傅家兄弟的軍職,那也都是軍功和資歷堆起來的。

因此,傅家的非議並不多。

即便有些酸腐文人喜歡說傅家人擅權,但絕不敢說傅家是倖進。

看著眼前的姑父的奏表,在結合最近的風聲,趙延烈十分確定,這是真的要還政。

其實早在他是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在姑姑和姑父的授意下開始處理政事。

時至今日,其實除了些軍國大事,日常批閱奏章都是他親力親為。

而處理那些軍國大事,無論是姑姑姑父,還是宰相和學士們,也都盡心盡力在教導他。

所以在期待的同時,趙延烈也有些恐懼。

日後可能就不會有人在督促他讀書習射,也不會有人在幫他遮風擋雨。

他要獨自挑起重擔,擔子的一頭是天下臣民,另一頭是江山社稷。

最後他在奏表上披紅,“準”。

隨後又明翰林學士擬詔,晉封武威郡王為涼王。

當然,這道詔書翰林學士直接拒絕了草擬,以至於中樞的幾位宰相聽聞也都趕至御書房勸諫。

後來是左僕射林長沅遣人去公主府知會了大長公主趙元殊。

趙元殊親自來宮裡,才讓皇帝打消了念頭。

她只說了一句話,“陛下欲殺傅三郎耶?”

這句話讓在場宮人,宰相和學士們,甚至包括皇帝本人都驚懼不已。

殺傅三郎?

即便是皇帝,這種事也做不到。

就是親政了,也不行。

四個宰相,有兩個曾是傅津川的幕僚。

禁軍九個殿帥,外鎮六個節度使,大半是他的舊部,餘下也都是姻親和世交。

其中還有好幾個是宗室。

傅與趙,共天下。

這句話不是說說而已。

建炎十年,八月初。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