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第 159 章 (第1/3頁)
第159章 第 159 章
陽春三月, 梁昭準備在粵西租個地方開公司。
看了好幾個地方都不太滿意,要麼是位置不好, 面積不夠,要麼就是租金太高,大大超出她的預算,跟中介扯皮了好幾天都談不下來合適的租金,她就想再看看別的。
陳蕪知道後就將自己公司那棟樓騰出一層給她用,連辦公設施都一併給她弄好, 還讓自己公司的人事部幫她招人。
梁昭象徵性的表示感謝,然後就被陳蕪拽到床上折騰了一晚上, 第二天睡到日上三竿都沒醒來,而且腰痠背痛腿軟了好幾天。
果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做什麼都要付出代價。
隨著工廠的進一步擴産,品類增多,除工人之外也需要合適的管理人才, 不是招這些人來管理工廠, 而是要她們在外面挖掘更多有意向合作的商家並且積極促成這些合作。
她的貨並不是只供應給萬佳, 銷售渠道是有很多的,從最開始的小超市到現在的商超,涵蓋面非常廣, 不過都是集中在粵西,她想將市場往外擴就需要專業人才了。
最早那批跟著她幹的人肯定是有功勞的,她會給她們安排合適的崗位,工資和獎金也相對提高, 但不會讓她們做管理崗。
原因有很多,主要還是為了避免日後麻煩, 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給她們太高的職位。
現在職位最高的就是七嬸和其他幾個小組長,也僅限於此了,再往上是不可能了的,學歷和眼界不足以支撐起公司未來的發展。
她對阿喜和梁琴琴的考核也逐漸嚴格,並且私下找她們談過話,她是希望兩人能接著為自己做事的,對兩人有很高的期望,也願意花錢大力培養,前提是她們要懂得上進,不要讓自己失望,如果她們的能力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交代給她們的工作無法再勝任了,那就只能留在原地等待被代替。
這個世界是殘酷的,到哪都一樣,她不會因為這些人是自己的親族、朋友就區別對待,她向來對事不對人,有能力的人她肯定會重用,資質平平的就只能被淘汰。
以前她的一個很要好的老友說過一句話,她覺得很有道理。
——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競技場,每一場都是淘汰賽,不想自己被淘汰那就拼命將對手幹掉。
工廠現在已經出現了一些不好的現象,幹活懶散、遲到早退、不服從管理等問題,都是因為的太絕,對這些事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至於底下的工人更加不知道收斂。
公司招到合適的人之後,各種管理制度也隨著一併下發。
原來工廠沒有廠長管事,一直是由梁琴琴和阿喜商量著去管,現在梁昭將她們兩個抽調出來併入公司的運營部和市場部。
阿喜任運營總監,負責公司的品牌推廣和策劃以及所有平臺賬號的運營,目前運營部新老員工加起來有二十人。
梁琴琴任市場部經理,負責維持和開發産品市場,這跟她原來學的專業也對上了,對她來說並非是全新的挑戰,所以做起來要順手很多。
不像之前身兼多職,顧得了頭又顧不上尾,很多東西她也不懂,要從頭學,邊學邊做,確實很吃力。
梁昭也是經過深思熟慮才給她們兩人升職的,從外面招總監和經理可以是可以,但都沒有她們兩個熟悉內部工作,所以還是想給她們一個機會,看她們能不能勝任。
將她們兩人的崗位和工作細分之後,騰出來的工廠崗位空缺梁昭也沒有從工人裡頭提拔,而是讓粵西公司這邊的人空降下去管理。
細化到高層廠長和副廠長)、中層生産主任、質檢、裝置、物流採購)、基層車間主任、小組長),除了基層崗位,中層以上全部是空降人員。
人事和會計倒是保留了,但她們還是要歸公司的人事經理和財務總監管理,定期要向上面彙報工作。
廠長一到任就對前段時間廠子裡消極怠工的問題做了處罰,既然沒人承認自己消極怠工,那就所有人一起受罰,扣三個月獎金。
並且要求以後打卡上下班,遲到早退都要扣工資,有事的也要請假,除法定節假日、年假、病假、婚喪假、産假不扣工資外,其餘事假只要超過三個小時就按一天算,扣除當月一天工資。
每個月定期兩次培訓,每月一次考核,連續考核三次不合格的工人給予調崗或辭退處理。
這些規定一下來,整個廠子就吵的像菜市場。
大部分人覺得嚴格是嚴格了點,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反正她們又沒犯事,只要老老實實上班不鬧那麼多么蛾子,她們就能在廠子裡做到退休。
廠子今年都給她們這些正式員工交社保了,以後看病能報銷,退休以後還有退休金,可比在家種田好多了。
吵起來的小部分人就是之前消極怠工的,仗著年紀大了,又是梁家的親族就隨意遲到早退,還想把廠子裡的東西偷摸往家裡帶,被七嬸抓到過好幾回,也警告過她們幾次,她們全然不當回事,現在梁昭派人下來嚴管了才知道著急。
她們吵是沒有用的,這個新來的廠長姓方,原來就是在別的廠子做管理的,做了十幾年,廠子在她的帶領下一直都很好。
後來是老闆的小姨子進廠頂替了她的位置,她不願意受那種人的管理就主動辭職出來了,她這樣的人才到哪都不愁沒工作,恰巧就被梁昭就撿了漏。
方廠長環顧眾人,將她們的反應看在眼裡。
廠子後面起了一棟宿舍樓,方廠長和其他幾個管理人員都暫時住在這,條件還是不錯的,一室一廳,又有單獨的衛生間,吃飯就是在工廠食堂。
食堂是不久前才開辦的,是為了方便工人吃飯,到了中午烏泱泱的全是人。
這種規模的廠子就是數完周邊的幾個鄉鎮也難找出第二家,梁昭能在家鄉投資建廠是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援的,廠子的效益越好,對當地的經濟發展就越有利。
梁昭將另一家腐竹廠也盤下來了,廠房並在一起擴大規模,周邊的地皮也都被她買了,花了不少錢,不過有陳蕪給她兜底,她也就能放開手腳開幹,去年就賺了不少,今年肯定會翻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