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0章 重演(完結) (第2/3頁)
林思弦心跳得太快,快到終於覺得自己需要找人來分擔。沒等他行動,陳寄的手先伸過來,一下一下揉著他的脖子:“不用緊張,她見到你就會很開心了。”
“以前排練彙演的時候,她告訴我要更自然一點,說我畢業後要去更大的場合,”林思弦閉著眼開口,“我不知道要怎麼告訴她,那次彙演是我唯一一次當主角。”
“我怕她對我失望,”林思弦盡量讓自己說得很平靜,“我從小就害怕別人對我失望。”
手背有一秒柔軟的接觸,似乎是陳寄親了一下那片肌膚。
“林思弦,牽掛你的人想看你過得好,是因為覺得你值得,”陳寄告訴他,“如果你跟想象中不一樣,他們不會對你失望,只會感嘆命運不公和造化弄人。”
林思弦看著窗外落葉,緊繃的神經稍微平複了一些,取笑陳寄:“你們文化人講道理真是張口就來啊。”
陳寄揉了揉他的頭:“不是道理,親身體會而已。”
事前沒有打過電話,林思弦也有些賭的成分,如果見不到人就算是天意。
教學樓裡沒什麼人,走到四樓時,林思弦發現辦公室門開著,而他想見的人就坐在原來的位置,很安靜地在紙上寫著什麼。
林思弦像以往無數次那樣敲了辦公室的門,然後叫了一聲:“趙老師。”
被叫住的人抬頭,上了年紀,連驚訝都有些遲緩,又用了很長的時間逐漸變得柔和,把林思弦的焦躁與不安容納進去。
趙老師戴上了眼鏡,打量了好久才說:“思弦,你怎麼瘦了這麼多。”
“保持身材嘛。”林思弦朝她笑了笑。
“確實保持得好,臉也跟你十幾歲時一樣,”趙老師說,“我現在反應慢,剛才看你在門口,恍惚間以為還是你讀書那會兒,你就站在那裡敲門,就叫我老師,連看我的角度都一模一樣。”
林思弦突然覺得說話艱難,調整完呼吸後才說:“您才跟之前看起來一樣,我不行,都快三十歲了。”
“不還有一兩年嗎?”趙老師反應慢,對林思弦的年輕倒記得清楚,“三十歲也沒關系,還沒到人生一半呢,我三十歲時才想明白自己要做什麼。”
陳寄接到林思弦電話時就覺得林思弦聲音不太對。
雖然他已經竭力在遮掩,裝作冷靜地問陳寄:“你在哪兒?我在車旁邊沒看到你。”
陳寄回答他:“我在禮堂門口。”
陳寄也在幾個片場待過不短的時間,總是看到一幕戲反反複複地拍,有時候感覺不對,導演又讓演員換一種方式來演。
陳寄覺得很幸運,他的人生竟然也能等到重拍的這一天。七八年前,他從那條林蔭道中走過來,看著手捧鮮花的林思弦,聽他滿不在乎地說“拜拜”;而此時此刻林思弦正從同一條路向他跑來,問他:“你等很久了嗎?”
林思弦的眼眶又有些紅,陳寄沒判斷錯,林思弦剛才哭過。
想來林思弦自己也清楚,但比起被陳寄察覺這件事,他更害怕陳寄等他等了太久。
陳寄輕輕摸了一下他的臉:“沒多久。”
正值暑假,除了留校準備演出的人,整個學校也沒什麼學生。兩個人沒急著回去,沿著一排排樹亂逛。走過池塘,走過兩只小貓,走過很矮的小山丘。
山丘背後有一個看起來快荒廢的庭院,地上有一些長久沒打掃的落葉,落葉中間有幾個長凳。
“這裡很少有人來,”林思弦又牽住了陳寄的手,“大一大二,我發呆的時候,或者想抽煙的時候就來這裡。”
長凳背後有一個展板,上面張貼著也很久沒更換的海報。
林思弦仔細看了兩眼,發現落款竟然還是他入學之前。他猶豫了片刻,在微風拂過的片刻,也同風一樣輕柔地說:“之前四十六中塗鴉牆上的大提琴,是我一個鄰居姐姐送我的禮物。”
“是我從小到大唯一的禮物,我燒了袁尋他們的畫,因為害怕這幅畫被擋住,”林思弦仰著頭,“不過十七八歲時確實很天真,總做一些徒勞無功的事情,不管怎麼養護一朵花,花還是會謝,那堵牆後面也因為學校施工被拆掉了。”
陳寄看著微風中的林思弦,看著他用故作輕松的語調,來講一些他耿耿於懷的事情。
“你一開始很討厭我是不是?”林思弦笑著跟陳寄開玩笑,因為眼眶還是很紅,所以笑得有些不純粹,“幫袁尋打完架之後,你說什麼絕不把我這種人放在眼裡,散夥飯時還說你喜歡誠實聽話的人。”
陳寄不太想看林思弦這麼笑,於是低頭很快速地吻了一下他。
“初中的時候有很多來找茬的人,”陳寄在林思弦的目光中解釋,“一開始有點應激。”
林思弦第一次威脅他去教室的時候,陳寄做好了接受暴|力的準備,而林思弦在講臺上晃著雙腿,嘴邊還沾著吃完烤饅頭的油,用亮晶晶的雙唇告訴陳寄,你看我十分鐘。
在後來的很多個十分鐘裡,陳寄在大巴車上看著林思弦坐在自己身旁,用他理順的耳機線安靜聽歌,窗外的雲層一晃而過;看著林思弦在前面一搖一晃地騎著車,月亮就懸在頭頂的天空上;看著林思弦在形體室誇張念著臺詞,燈光落在兩個人身上,拖出一道很長的影子。
陳寄怨恨過那朵雲,怨恨過那枚月亮,怨恨過那道影子,怨恨這些不分場合施加浪漫元素的意象,直到在沒有林思弦的白晝和夜晚,雲依舊輕盈,月亮始終高懸,陳寄才沒有後路地意識到,他最應該怨恨的是他自己。
散夥飯上說那些話不算謊言,是對事實的刻意強調,也是對自己的刻意警告。警告深知責任重擔的自己明明做好準備不參與任何戀愛關系,就算有朝一日破例,也不該去喜歡一個自己無法企及也無法把握的人。
但人最大的無能為力,也是無法控制自己。再多的理論,再多的邏輯分析,後面都還會跟一個轉折。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