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54章《實戰訓練》a (第2/2頁)

加入書籤

經過一上午的搜尋,各路人馬紛紛回應說沒有發現狡猾的鱷鱟。隊員們三兩一組,一門心思只顧搜尋鱷鱟,卻漸漸迷失了方向。等大家會合的時候,已經是中午了。當眾人抬頭望去,一處高聳入雲、幾乎筆直的懸崖赫然擋在面前,這懸崖上下陡起足有300多米。

郭振虎舉起大煙袋,指著懸崖問道“這就用得上我師妹教大家的本領了,面對這樣的懸崖該怎麼辦?”

聰明的馬文庸搶先回答“我知道!首先要對岩石進行細緻觀察,慎重識別岩石的質地和風化程度,然後確定攀登的方向和路線。現在不管是什麼地質,看來都得爬上去了。”說著,他就運用課堂上學到的攀登巖三點固定法開始攀爬。

只見馬大咖用兩隻手一隻腳,或兩隻腳一隻手固定後,再移動另外的一隻手或一隻腳,試圖使身體重心上移。可他光顧著背誦知識,實際操作起來卻手忙腳亂,放錯了位置,沒爬幾下就掉了下來,逗得大家一陣鬨笑。

包曉彤沒有笑,她趕忙上前扶住馬博士,然後認真地告訴大家“攀登時首先要緊貼巖壁,即使是在攀爬過程中休息,也要緊緊貼緊巖壁,這不僅是為了安全,還能省力。大腿遠比胳膊有力,所以要多依靠大腿的力量。每次提起一隻腳,都能省你胳膊的力氣。”她伸出手問道,“還記得戶外攀巖的手法嗎?”

大家齊聲回答“記得。”

已經有著豐富攀巖經驗的陳苗苗自信地說“第一就要緊握,當手指抓住支點某一凸凹邊緣時,一般要緊抓不放。”

“對,很多時候某些支點完全可以用手掌去握,而不需要僅僅依靠手指的力量,靠整個手掌的抓握可以增加抓握的穩定性……”曉彤補充道。

曲木戈武接著說“第二是開握,如果支點的邊緣或某些點的小洞可以支撐住手指的第二關節,手可以平坦地靠在巖面上,這樣,可使手張開,手指併攏,讓手指與支點充分接觸,整個手掌不用緊握支點……”

“對,如果支點是圓的,開握方法是不錯的選擇……”曉彤一邊講解,一邊開始攀巖示範,“在這個動作中,大拇指的作用一般較小,但是如果支點是傾斜的,那麼大拇指可以與其它手指捏住這個地方。”

運動員出身的劉健大聲說“還有摳握。”

“對的,當手遇到相對較小的支點,手的四指併攏後能套住這個支點時,可用大拇指壓住食指套住支點做摳握動作……”曉彤贊同地向劉健點點頭。

跟著曉彤學了一陣子攀巖的高欣欣搶過話頭說“在做摳握時,要避免手指承受沒有必要的壓力和拉力,以免手指受傷……但當手掌朝上,向上抓點時,就需要用反摳的動作,它可以用來維持平衡,是透過手與手或是手與腳之間的反作用力來實現的……”

包曉彤一邊專心地向上攀爬,一邊不停地講解“如果攀登時滑倒,要立即面向山坡,張開兩臂伸直兩腿,腳尖翹起,使身體儘量上移,以減低滑行的速度,努力設法在滑行中尋找攀引和支撐的物體……”

她全神貫注地攀爬著、講解著,山崖下的人漸漸聽不清楚她的聲音了。班瑪多吉和馬文庸都大聲向上喊著“教練,我們聽不見了……”見包曉彤沒有反應,班瑪多吉著急了,他沿著另一側山岩迅速攀登了上去。由於他常年生活在高山上,爬山對他來說輕而易舉。

當他來到曉彤身邊時,還聽見她在說“千萬不要面朝外,因為那樣不但會滑得更快,而且在較陡的斜坡上還容易翻滾……”

班瑪多吉大聲說“明白,教練!”這突如其來的聲音嚇了包曉彤一跳,差點失手。

兩人爬上崖頂,望著遠處的壯麗風景,曉彤心情格外舒暢。她轉身對多吉說“老哥,這以後爬山的事兒就交你了啊。”

“不不,我只會爬,不會教,教練還是你來吧。”班瑪多吉連忙推辭。儘管這麼說,為了確保大家的安全,包曉彤和多吉還是在懸崖上固定了繩索,大家一個跟著一個,順利地翻過了懸崖。

另一邊,郭振虎也帶領著他的人馬登上了一座高山。望著腳下廣袤的森林,一些新加入的隊員好奇地問郭振虎“教官,怎樣才能準確判斷正確的方向呢?”

郭振虎抬起手腕上的超意,笑著說“你不是有超意手環嗎?這事兒還問我。大家一定要好好熟悉超意腕式儀的各種功能。”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