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明月幾時有 (第2/2頁)
兩人看一天一次的晚班歌唱,吸引了太多愛聽歌的食客。飯館不但有食客額外給的賞錢,飯館營業額,儘管是晚上就一個飯口,利潤也比同類飯館高得多。
兩人看飯館還有潛力可挖,手裡也有錢,就果斷的整體買下後又一次重新裝修了。
她們把飯館按照演唱大堂的格局大改,一樓大廳裝修成了舞臺的弧形臺子,四外一圈是隔開的各個單間,單間進出的那面牆沒有門,流出了一面牆的空間,裡面的食客可以直觀看到舞臺上的人物唱歌。
這樣就有了個好處,所有房間的門口都是對著舞臺的,視野開闊沒有擋頭,食客在房間裡吃喝和聽看唱歌,和相鄰的房間互不干擾。
樓上也一樣的佈局,一圈的桌椅對著樓下的舞臺。
飯店對街的窗戶,換成了整張的大玻璃磚,都是大德國萬家鎮基地出產的合格品,顯得窗明几淨上檔次。
飯館晚上的照明,因為水力發電還在建設之中,現在還沒有電力可用。
這也難不倒她們,他們的飯館獨樹一幟,反正兩人有錢,和皇宮一樣,也用上了自備的柴油發電機。
皇家皇宮裡面用的發電機是三十八馬力的,他們的發電機是六馬力柴油機帶動的,雖然功率不大,但一個飯館的照明和許多電風扇轉動就足夠用了。
電燈,也不全是白熾燈,現在,大德國基地有了各色的彩燈泡,把舞臺裝點的明亮絢麗了。
白巾國人,那些有錢有勢的,晚上也有了電燈照明。見過電燈的人,就知道了電的的明亮,不是油燈和蠟燭可以比擬的。
這些見識過電燈的,開始嫌棄原始的油燈和蠟燭了。晚上聚會吃飯,就不願意去沒有電燈照明的飯館。
在楊國祥丹華的飯館吃飯,不但有電燈照明,還能欣賞美妙的歌曲,還有電風扇吹涼風。
聽看唱歌有錢打賞,不打賞的食客也沒有人強求,反正你花錢叫了飯菜,也是來給飯館捧場了,不打賞也沒有人歧視你。
今天是月圓之夜,在飯館裡面就餐的,有一桌臨窗的是京郡的文人。
他們要了酒菜,看著窗外天空的明月,邊吃喝著邊聽歌曲,吹著電風扇的涼風,感慨白巾國這兩年來的的巨大變化。
這一桌都是白巾國京城裡出類拔萃的文人,尤其擅長詩詞歌賦,白天在一起鬥詩,也喝了酒。晚上了,一個個意猶未盡,接著來飯館聽歌喝酒了。
舞臺上,有個報幕的姑娘,在別的歌手一曲唱完了以後,她上來報幕。
“大家請靜一靜,下面是丹華姑娘的新歌《明月幾時有》今天是她第一次對貴客們獻唱。”
“這首歌是曾經來自大德國的白巾國國師,阿福大人教授給她唱的。阿福大人現在回了大德國,現在是大德國的大學士,是新學府的校長……”
如此報幕,是丹華和楊國祥教給她的,阿福當上了大德國大學士和新學府校長,兩人也感到與有榮焉。
歌曲是阿福大人教授的,也是一個好噱頭。
大德國的文化體系,和白巾國的一脈相承,有古代的大儒曾經生活在大德國地界上,為了逃避古代皇家的焚書坑儒,一下子結伴逃來了白巾國十幾個知名的文人。
大儒和幾個古代文人,後來仙逝在了仙山郡,就葬在了仙山山上,子孫後代的文化傳承,都是來自他們的衣缽。按說,白巾國的文化傳承,比起大德國來更加正統。
現在大德國也不舉辦科舉了,扔掉了祖宗傳下來的經史子集,這讓白巾國文人更加看不起。
據說,大德國現在注重新學府的教學,阿福回去就是大學士了,還主管上了學府,學習什麼數理化,還學習什麼鷹的語言,鷹語那不就是鳥語嗎,鳥語能治國嗎?
那一桌的文人看報幕員把阿福吹上了天,都在撇嘴嗤笑。
他們笑話什麼大德國來白巾國的國師,從詩詞歌賦方面,並沒有聽說什麼阿福多出色,幾人自恃是白巾國文壇正統,對來自大德國的阿福,在文學方面根本就看不上。
今天又聽報幕的說什麼國師做的詞曲,那個國師阿福他們也知道,作詩配樂是有一定的才能的,可說到詩詞歌賦就沒有新鮮的了,根本就沒有見他做出過有名氣的詩詞,更不要說膾炙人口的了。
就阿福他編的歌詞,他們都聽過,那些歌詞無一不是白話,一點都不文縐縐。
和他們幾個的文才相比,那是差得遠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