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章: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 (第2/2頁)
雖然這些結果可能符合某些參與者的預期,但是這種預期也不能夠被稱為知識,因為這種符合的關係是眾多參與者決策的結果。認為預期是基於知識就意味著否定了反身性在事情發展中發揮的全部作用。
我們生活在一個真實的世界中,但是我們對世界的看法並不是完全符合真實的世界。合理預期理論自己提供了一個明顯的例子說明我們的預期會偏離現實很遠。我們對於世界的看法是真實世界的一部分一我們是參與者。
我們對現實的解讀與現實的差別是在真實世界中加入了不確定性的元素,這又聽起來像迴圈推理,但是這準確地表達了現實情況和有思維的參與者之間的關係。在人們的思維受到現實限制的情況下,思維是不足以做出完美的決策的。而當思維干擾了決策的情況下,思維就無法控制現實的走向。
說的簡單一點,那就是因為有了人類這一參與者,因為人的思想是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的,有的時候也許我們會認為我們很準確的預測到了未來,實則未來只不過是由於我們之前的預期而做出的行為塑造出來的,理解這一點很重要。
寧致遠想著想著,就發現了,在這個過程當中,自己是可以給‘集團反腐-管理效率的提高-看好未來公司發展的前景-股價得到提升’這一鏈條施加些影響的。如果說這個鏈條的後半部分‘看好未來公司發展的前景-股價得到提升’在當下的資本市場上已然近乎成了自然規律一樣不可更改的話,那前半部分‘集團反腐-管理效率的提高’則因為有了人的參與,而變的更加不確定。
寧致遠就打算從這個方面入手。因為透過哥哥信中逄經理的遭遇,寧致遠可以斷定,集團在全國範圍內的子公司跟自己相同職位的區域經理,大機率都受到了跟自己一樣情況的約談,而約談的內容自己是知道的,如果集團會對他們法外開恩不進行司法程式,那就必須要服從集團的安排,也就是把之前跟客戶之間的資金往來全部講清楚,並且,最為關鍵的是,這些資金要上交集團處理。
別人可能不會知道,但寧致遠自己親身經歷了這一切,他明白,集團這樣的全國加盟連鎖的商業模式,離不開像寧致遠這樣崗位的中層幹部,他們是集團業績的創造者,集團可以突破一萬家門店,這背後,都是集團在全國範圍內的子公司跟自己相同職位的區域經理與客戶溝通完成的,集團現在拿這部分開刀,於情於理都肯定是迫不得已,估計是碰上了什麼暫時過不去的坎,才會出此下策。
所以,這個反腐表面上看,或者從投資者的角度上看,可能是利好;但是,如果從長遠來看,從企業經營發展的本質推動力量來看,卻恰恰相反,是個極大地利空,因為它是以犧牲為集團長期創造業績來源的中層幹部為代價的,這樣無異於像把一個正在茁壯生長的大樹從中間挖空了一樣,表面上看不出什麼,但實際,這棵樹的生命力已經蕩然無存了。
這一點,寧致遠雖然現在沒有機會說出去,可是,等開庭的時候,是有機會詳細說說的。畢竟,集團剛上市不就,在這個時候還是受到資本市場上投資者青睞的,現在集團這麼高調的想透過進行內部整頓來釋放企業利好,那肯定會有部分投資者甚至於資本方來旁聽自己的開庭,寧致遠心裡想著。
這是在務虛的方面,還有務實的方面,那就是接下來,等集團把在全國範圍內的子公司跟自己相同職位的區域經理之前拿的客戶的錢全部收回到集團手上後,自己被抓的時間是12月份,剛好距離上市公司每年必須在4月底之前披露財報還有5個月左右的時間。這筆錢可以做成營業外收入,來提升財報上的利潤增長率。
因為很多投資者看財報,也就是看兩個方面,一個是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長,一個是淨利潤的增長。兩者是相互影響的。正常情況下,主營業務的增長必須要帶來淨利潤的增長,或者反過來說,淨利潤的增長來源最好是靠主營業務的增長,這樣的增長才是良性的,才是可持續性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一家公司主營業務的增長,靠的不是消費者對於該公司產品需求的大幅增長,而是靠產品的降價大促銷帶來的,那這樣的話,體現在財報上面,公司的主營業務可能會有很大的增長,但是,淨利潤反而會有下滑的趨勢,或者說利潤率就算增長,也不如主營業務增長的幅度大。
淨利潤下滑是因為你價格下降了,利潤率就低了,典型的增收不增利;利潤率就算沒有下滑,因為公司還可以透過節省開支,降低管理上的各項費用來降低運營成本,但是,就算你一邊降價促銷,一邊降本增效,你可以保持淨利潤增長,但增長的幅度絕對跟不上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的幅度。
這樣大家就明白了,營業外收入的大幅增加,那時可以在業績不發生增長的情況下也能保持淨利潤的增長的,是一樣的道理。所以,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財報,看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長和淨利潤的增長,方法是沒有問題的,既簡便又快捷。可是,如果不分析兩者之間的關聯絡,不根據兩者資料背後所體現的具體情況,只是看到兩者增長了就覺得企業未來有前景了,那是境界很低的投資者。
那也就是說,就算集團在務實的這方面,也就是財報發出來之後,主營業務是增長的,淨利潤也是增長的,也不見得就一定具有很好的持續性。資本市場上看的是預期,如果大家沒有發現這個淨利潤的增長沒有可持續性而給了很高的估值,也就是相信企業在未來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當下就可以對股價的上漲起到助推作用。
可是,換句話講,當下股價的上漲其實已經透支了投資者對於一家上市公司經營發展良好的前景,那也就是說,只有這家企業真的在未來能夠達到當下投資者對其預估的良好發展前景,如果未來沒有達到投資者當下對於企業良好發展前景的預期,那在未來,股價勢必會大跌,不符合預期,就是拔腿就跑。
有一個道理大家要明白,股價的走勢是要真金白銀去對堆出來的,不是想想就可以的。但是,這樣的話,股價漲上去不易,但跌落下來就很容易。就好比說,你舉起一個很重的球需要很大的力氣,但你想要它下來,放手就行了,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
這樣的利潤來源,雖然說符合會計準則,但是,出發點畢竟是不真誠的,在某種意義上是帶有‘欺騙’性質的。這一點,也可以在法庭上說一說,這是事實,無論是說自己想要報復集團也好,還是說真心想要提醒下投資者也好,主觀的東西總是無法言說,做自己就好了,寧致遠心想。
好吧,就是這樣。這就是屬於自己的‘戰略退卻’策略,放棄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不再讓家裡人勞碌奔波、點頭哈腰的去求別人了,自己犯下的錯,就要受到相應的懲罰。一切都靠自己吧,盡人事,聽天命。
在明確了自己接下來的應對策略之後,寧致遠閉上眼睛,抬了抬頭,深呼吸了幾下。
後面還有妻子的信要看,寧致遠心裡清楚,妻子的信裡肯定是女兒成長的點滴,想到這裡,寧致遠不禁眼眶溼潤,所有的煩惱都拋之腦後,腦海裡全是之前妻子寄來的信件中女兒照片的景象,這些照片是他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想象著睡覺的美好。
就這樣,他迫不及待的開啟了妻子的信件。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