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燕王軍馬距此五里! (第1/3頁)

加入書籤

為首的中年男子身著貂裘,額間嵌著藍寶石的鎏金抹額,正是瓦剌太師也先之弟伯顏帖木兒。

“陛下,外臣此次奉大汗之命,特獻良馬千匹,願與大明永結秦晉之好。“伯顏帖木兒雙手捧上禮單,身後侍從掀開錦緞,露出三匹神駿異常的汗血寶馬。

朱元璋頷首,太子朱標側身與顧清萍低語:“瓦剌近年頻繁叩關,此次和親怕是醉翁之意。“

顧清萍望著伯顏帖木兒腰間佩刀上鑲嵌的綠松石,忽想起三日前朱瀚夜訪東宮時的話:“瓦剌三王子巴圖爾,最喜蒐羅中原珍寶。“

“父皇。“朱標出列行禮,“兒臣願往馬廄查驗良駒。“

朱元璋尚未開口,朱棣已朗聲笑道:“太子殿下日理萬機,這等小事何勞大駕?臣弟願代勞。“

說著大步流星往殿外去,玄色蟒袍掃過伯顏帖木兒腳邊,故意踩住對方衣襬。

“燕王殿下放心。“伯顏帖木兒閃電般後退,腰間佩刀嗡鳴出鞘半寸,寒光掠過朱棣下頜。

奉天殿內驟然死寂,連銅漏滴水聲都清晰可聞。顧清萍看見朱元璋手邊的茶盞微顫,一滴茶湯濺在奏摺上,洇開硃砂墨痕。

“好刀法。“朱瀚自武官列中踱出,銀狐裘掃過階前,佩劍上的蟠螭紋在燭火下泛著冷光,“不過我大明太廟中,倒缺了件祭器。“

伯顏帖木兒瞳孔驟縮,雙手奉上佩刀:“王爺若看得上,此刀便獻與太廟。“

朱瀚接過佩刀,刀鋒在指尖轉過三匝,突然橫在伯顏帖木兒頸側:“聽聞瓦剌勇士最重諾言,若三王子敢在金陵作亂……“

刀光映出伯顏帖木兒額間冷汗,“這刀,便能直抵王庭。“

“王爺說笑了。“伯顏帖木兒乾笑後退,“外臣此來,確為求和。“

朱元璋揮袖:“都退下。“待眾人散去,獨留朱標與顧清萍。皇帝盯著案上洇開的硃砂墨,忽然問:“太子妃以為,瓦剌所求為何?“

顧清萍俯身:“回父皇,瓦剌獻馬求和是假,探聽虛實是真。三王子巴圖爾曾言'中原太子體弱',此來怕是……“她欲言又止,瞥見朱元璋驟然握緊的龍椅扶手。

“接著說。“皇帝聲音低沉。

“怕是欲效仿北魏柔然,行和親之事。“顧清萍從袖中取出絹帛,“這是三日前截獲的瓦剌密信,提及'明廷儲君孱弱,可圖之'。“

朱元璋猛地起身,龍袍上的金線在燭火下刺目奪目:“朱棣!“

“父皇息怒。“朱標慌忙跪地,“四弟怕是受了矇蔽……“

“矇蔽?“朱元璋將密信摔在案上,“他早與瓦剌私通款曲!這匹汗血寶馬,蹄鐵上刻著燕地匠作局的印記!“

顧清萍心頭劇震,想起方才朱棣踩住伯顏帖木兒衣襬時,對方靴底隱約可見的狼頭紋——正是瓦剌王族標識。

“標兒。“朱元璋按住太子肩膀,“你需記住,這天下,容不得半分軟弱。“他忽然劇烈咳嗽,龍袍袖口洇開暗紅血跡。

“父皇!“朱標驚呼,“傳太醫!“

“不必。“朱元璋擺手,目光轉向顧清萍:“太子妃,朕問你,若瓦剌以和親要挾,當如何?“

顧清萍迎上皇帝銳利的目光,想起三日前朱瀚夜授的《三十六計》:“陛下,臣媳以為,當行'李代桃僵'之計。“

三日後,瓦剌使團駐地。

伯顏帖木兒把玩著翡翠扳指,聽著帳外三絃琴聲。巴圖爾掀簾而入,腰間金刀壓著個窈窕身影:“叔父,抓到個明廷細作。“

燭火驟亮,顧清萍鳳冠上的珠簾玎璫作響。她抬頭微笑:“三王子,臣女乃坤寧宮女官,特來獻寶。“

說著解開腰間錦囊,倒出顆鴿卵大的夜明珠。

巴圖爾眼中貪慾大盛,伸手欲奪。顧清萍指尖輕彈,夜明珠滾落帳角:“此珠乃馬皇后所賜,三王子可知,皇后最愛什麼?“

“什麼?“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