糨糊與星辰 (第1/2頁)
糨糊與星辰
晨光爬上古籍修複室的窗欞,吳瀧用狼毫蘸取自制糨糊。
這是按《齊民要術》複原的配方,小米沉澱的漿水在青瓷碗裡泛著月白色。
修補《永樂大典》散頁時,她發現某頁天地頭藏著古代藏家的硃批:”癸卯梅雨,簷漏浸卷,與拙荊挑燈烘書至四更。”
宸瑜的腳步聲混著松木香飄進來,安全帽邊緣還沾著圖書館工地的石膏粉。
他放下一柄黃楊木尺,尺身刻著微縮的《營造法式》鬥拱圖:”老記木材行翻出來的,比鐳射測繪儀更懂曲椽的脾氣。”
江雲野偷拆石膏的第三天,複健室的等速肌力訓練器發出不堪重負的嗡鳴。
藺疏月舉著病歷本砸停裝置時,發現阻力值調到了職業運動員級別。
”半月板縫合術後四周就敢練負重蹬伸?”她扯掉他運動褲上的冰袋,寒氣在瓷磚地上凝成憤怒的水漬。
”隊裡下週選拔賽......”他的辯解被ct片懟回喉嚨,光影裡縫合釘像星群鎖住破碎的月亮。
值大夜那晚,藺疏月在更衣室發現塞著餘溫的便當盒。
三層漆盒裡青檸汽水換成黨參烏雞湯,便利貼上的狗爬字被碘伏擦糊了:【護士長說你低血糖三次】。
梅雨季的第七場暴雨擊穿了臨時防雨布。
吳瀧抱著萬歷刻本往幹燥箱轉移時,宸瑜正嘗試用防水帆布在屋頂上演現實版”女媧補天”。
他的工裝褲浸成深灰色,腰後別著的墨鬥淌出黑線,在積水中勾出《園冶》裡的曲水流觴圖。
”東南角第三根飛椽有蟻道!”他在雷聲中吼,手電筒光掃過她發間白玉簪。
古籍庫房的除濕機集體罷工,他們用宣紙吸水的古法搶救了整夜。
黎明時分,宸瑜從工具包掏出烤紅薯,錫紙裹著《清式營造則例》殘頁:”老張記的爐子煨的,比恆溫幹燥箱實在。”
護城河橋頭的早點攤飄了二十年油香。
吳瀧咬著糯米包油條排隊時,瞥見宸瑜在隔壁攤修補松動的雨棚。
他咬著銅錢紋蒸屜裡的燒麥,美工刀在鋁合金框架上刻補卯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