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結局(上) (第3/3頁)
“太子殿下?”
秦州參軍雙目倏睜,連忙定睛細觀,果然觀出率兵之人貴氣非凡,不由得急聲下令,吩咐眾人速速列隊恭迎,又讓人速去府衙將此事稟報知府大人。
而姜幼安則在看清秦州城牆外尚未收殮的屍體和滿地血水時勒馬急停,戰火已生,將士枉死,她到底還是來遲一步。
秦州參軍見狀急迎上前,率城牆內外府兵跪地叩首:“臣秦州參軍崔建章參見太子殿下!”
隨他聲起,眾府兵亦齊聲高喝:“參見太子殿下——”
姜幼安聞聲斂神:“眾將士快快請起!”又翻身下馬虛扶起秦州參軍:“崔參軍不必多禮,孤有要事相詢,還請崔參軍如實相告。”
秦州參軍受寵若驚,立即拱手作揖道:“凡臣知曉之事,臣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姜幼安:“鎮遠軍如今可在秦州城?”
崔參軍:“稟殿下,今日卯時,助秦州衛城的鎮遠軍三千將士與周統領所率大軍彙合後便隨大軍往西追討謝賊去了。”
三千將士?姜幼安鳳眸微眯,略略思襯後瞭然,謝崢不會停在秦州,蕭無衍也絕不會放任他率軍西逃。
須臾,她問:“可有伏兵?”
崔參軍猶疑片刻,輕輕垂眼道:“伏兵僅有千餘人,微臣和知府大人已奉周統領之命將其押入秦州大牢……殿下,他們乃是受謝賊蒙騙才犯下此大錯,周統領率軍離開秦州前,曾吩咐微臣和知府大人不可苛待他們,究竟如何處置,還要待討逆之事塵埃落定再由聖上定奪。”
姜幼安聞言鳳眸微挑,靜觀崔建章片刻後才道:“若非逆賊叛亂,秦州怎會遭此大難,崔參軍難道也認同周統領所言?”
崔參軍方才說出那番話時心中便開始發慌,這會兒聽見太子反問額角更是浸出冷汗,忽地跪地道:“殿下恕罪,臣絕非要為逆賊求情,只是微臣聽聞,謝家軍將士亦是被謝賊唬騙才犯下大錯,若、若當真能對他們從輕發落,饒其性命,那謝賊或失軍心,於討逆也……或有助益。”
姜幼安聽罷微默。
她並無要殺伏兵之意,只是如今腳下鮮血遍地,其中不免秦州府兵與鎮遠軍將士的血,朝廷若輕言原諒,那這些為護衛大燕安定或死或傷的將士又該如何作響?
幸而秦州將士心懷大義,倒是她小人之心了。
姜幼安心神稍緩,面上卻不顯,只沉聲道:“崔參軍言之有理,既如此,孤便給他們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謝長河率兵禍亂秦州為謝家軍爭到三個時辰的修整時間,日暮交換,奔逃三天三夜的謝家軍終於穿過定西,出城後,大軍長途跋涉士氣萎靡,謝崢不得不下令在城外山林安營紮寨,稍作休息。
另一廂,繞路追擊的蕭無衍亦率兵進入定西城,直奔定西知府衙中,將謝崢假傳聖旨謀逆之事悉數告知,又令定西知府速召定西府兵前去閔州傳信。
無論如何,他們必須要在謝崢穿過閔州之前將其攔截。
連日行軍,鎮遠軍將士此時亦勞累不堪,全憑著一口氣硬撐。
蕭無衍吩咐副將率兵修整一夜,他則與定西參軍一起率府兵先行前往閔州。
副將不肯應允:“侯爺,出征前裴大夫、顧將軍、還有蕭陸都千叮萬囑,讓屬下務必照顧好您,今夜屬下隨李參軍去閔州,您務必要留在府衙睡上一覺。”
蕭無衍聞言並不爭辯,只沉沉看向副將:“你若不聽軍令,便先去領二十軍棍。”
副將卻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只要侯爺今晚好生歇息,待擒住謝賊,莫說二十軍棍,便是四十軍棍屬下也受。”
蕭無衍:“莫在這兒刷嘴皮子,真想挨軍棍,本侯現在就成全你,來人——”
副將一聽也急了,他不怕挨軍棍,但侯爺若真因擒謝賊熬壞了身子他這輩子都不會原諒自己,不由脫口而出:“侯爺!您不聽屬下勸告但總要聽太子殿下的吧!”
蕭無衍面色倏凜,冷冷盯向副將:“太子?”
副將叫這眼神嚇了一跳,莫名心虛道:“是、是顧將軍這般交待的,他說太子殿下與侯爺交情甚篤,您剛回長安太子殿下便將您召去東宮親口囑咐您好生修養,那太子殿下金口玉令、一言九鼎,您總不能一離開長安就不聽太子諭令……”
說著說著,副將心裡逐漸沒底,聲音也越來越低。
這種胡攪蠻纏要挾侯爺的事他從未做過,再說太子殿下山高路遠這話恐怕真沒什麼用……
不想念頭剛剛閃過,耳邊竟忽聞侯爺一聲低嘆:“罷了,本侯便歇一個時辰,但一個時辰後本侯定要去閔州。”
副將一怔,旋即大喜:“是!屬下遵命!”
一個時辰便一個時辰,也許一個時辰後李拓那廝就帶援軍趕來了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