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二百十八章 必須有來處,方可有去處 (第2/2頁)
那幫“研究者”不高興。
“帝戲說的,也正是我們要說的。”帝國戲曲研究院表態,“這次搞的這個什麼戲曲研究探討會,我們沒有讓一個人去參加。不是不關注,也不是覺著自樂班不好,問題就在於,你們總覺著京劇是戲曲的盡頭,我怎麼跟你玩到一起啊?”
啥?
“有這麼一群人,整天喊著要復興戲曲藝術,我們本來還挺感興趣,覺著應該和這些最起碼算是戲迷的朋友交流一下,可後來交流了幾次,人家就覺著,你別的劇種,現在就應該放下發展的機會,把所有戲曲種類都廢除掉只讓京劇集中資源儘快發展。”
“我們就問人家,各個劇中都有自己的戲迷基礎,你憑什麼自己發展要建立在讓別人不發展的基礎之上?人家振振有詞的說,我們京劇才是戲曲的最高藝術形式,別的都是浪費精力。”
“更有甚者還要求我們跟小山頭,哦,我們大部分戲曲演員,都在小山頭的群裡,這些人就讓我們‘挾技自重’跟小山頭談一下,要想讓我們為文化復興努力,就得讓京劇成為至高無上獨一無二。”
“那我們怎麼跟這些人混到一起去?所以,這個所謂的研究探討我們不承認,不參加,不搭理。”
帝國戲曲研究院說完,大部分戲迷朋友炸了鍋。
還有這麼無恥的王八蛋?
“言歸正傳談表現,這三種唱法,說實話我們都不陌生,微訊群經常探討,尤其第二種楊四郎以鬚生形象側面襯托楊家將的精神,愛國主義精神,這是我們經常討論的,只不過,頂尖的藝術家的確更有天賦,人家琢磨的唱法,的確要比我們琢磨的更高明一些。”
“別覺著恭維人,京劇陰平字的唱法初學者都懂,可現在一些非主流,甚至是半吊子外行們,把這種唱法完全變成了看誰聲音大的大嗓門唱腔,那你看人家處理的多拍桉叫絕,就這麼一聲,楊四郎想要見到老孃的急切心情,對自己身份的自我懷疑,對公主的愧疚之情,以及奮不顧身,死了也甘心的楊家將身份的認同,以及對金沙灘戰敗的主要負責人高粱河車神,甚至整個北宋朝廷的失望,多種情緒糾結在一起。”
“這不是腦補,拌上,往舞臺上那麼一站,肢體語言和舞臺表演自然會讓你知道此刻主人公的複雜的情緒。”
研究院這一番解讀,以及言語中表現出來的自己也在努力進步的自信,讓真正的戲迷朋友高興了。
帝都戲曲研究院:“不過有句話要說。”
什麼?
“秦腔的表現張力的確太強了,《五臺會兄》裡,就這麼一句‘五臺山落了發出了家為了和尚’,一波三轉,蕩氣迴腸!”
“開口‘五臺山’本來調子就夠高了,最後又提高至少五度,老天爺,這是要讓五臺山倒懸,配合你的演出啊。”
“和京劇裡那句唱詞一樣,這不是炫技,這是真在呼山喊海,這句唱詞中,楊五郎一身榮耀和歷史,都留在五臺山一草一木中的那種自豪,塵歸塵土歸土也在那五臺山一草一木中的悲憤,帶著不甘心的灑脫,全都在這一聲爆喝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我甚至可以這麼說,這一句,呼星喚月,趕山填海。”
“緊接著第一個情緒轉折就到來了,‘落了發’帶了哭腔,大秦腔裡的苦音唱法,聽得進的人沒辦法不和楊五郎共情。英雄落難處,兜鏊換頭陀,誰不傷感?”
“第二個情緒轉折來的很妙,‘出了家’三個字,既帶著七成傷感,還帶著兩分自嘲,另外一份,全都付於無可奈何的灑脫。”
“到了第三個情緒轉折,‘為了和尚’就只剩下可憐的痛哭,為何而哭?後面的唱詞是講天波府楊家將,可楊五郎此刻是什麼呢?他是個和尚,六根清淨的和尚,無國無家的和尚……咦,我似乎懂了!”
帝都戲曲研究院大驚失色。
網友:“懂了,我們也懂了。”
啥?
少林:“那個,出家人也是要講愛國的,不愛國的出家人,那不是我們帝國的出家人,自古以來,但凡受世人尊重的出家人無不是保國安邦的大英雄大豪傑,比如十三棍僧救唐王,大家都懂。”
帝都戲曲研究院:“不說了,關老師來我們這,似乎有啥事要說。”
“等會兒!”賊應使節責問,“那麼多天下大事你們都不在乎,就整天琢磨這些沒什麼用的東西,你研究出這個有什麼用?能證明什麼?”
碩果僅存的一群二狗子捧場:“一說起歷史就五千年起步,一說起科技就剛剛開始,不就是戲曲嘛,有啥用,你看人家西方戲劇藝術,跟人家學著點!”
中原節度使官微:“我們研究這個不為別的,就為了必要的時候證明,論歷史,論欣賞水平,我們自古以來就是第一流的,從開天闢地到賊應當道,在文明這一塊我們始終是你爹!”
暴躁!
但漂亮!
那幫以京劇為戲曲最高形態的二百五也出面怒贊:“某些人的祖宗還在樹上被猴子打的時候我們的祖宗就已經開始告別洞穴生活開始建造宮殿房屋了,不信看看中原考古發現成果。”
說科技!
“啊,這個的確很差,差得要命。”網友們全體承認,“才剛剛起步,連腳踏車都造不好,你看腳踏車國際比賽中全部都是外國品牌,我們差得遠呢。”
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