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四千二百十九章 老百姓喜歡的故事,永遠說不完 (第1/2頁)

加入書籤

“關老師去研究院幹啥?”使節只好打斷話頭。

“沒事,有人說我們的戲曲已經失去了藝術感染力,”帝都戲曲研究院跳的三丈高,“帶頭大哥心疼咱小研究院才剛剛研究正經事,就給來拍個戲曲造型,放心就一個造型,不打你。”

啥造型?

“大小螢幕上的活關公當然要有個關二爺戲曲造型啊。”研究院自信,“看著吧,絕了。”

期待!

“嗨,那誰,知道為什麼要請關二爺出面?”大批網友衝使節官微喊。

啥意思?

“關公忠義,懂?”

……

老子不懂怎麼著了?

“那你不捱揍誰捱揍。”網友們一鬨而散。

沒到吃午飯的時間,多家官微轉發戲曲研究院的一條微博。

五條影片,全都是關公。

“第一條,京劇造型。”

影片中,扮上的關公抱膝而坐,周將軍持刀側立,少將軍大步而來,正是《關公擒將圖》中的造型。

頭戴青巾,身穿鸚鵡袍,氣定神閒瀟灑豪邁,這是關公。

“第二條,川劇造型。”

青巾綠袍,長髯及胸,有人從對面推來偃月刀,關公伸手一推,偃月刀猶如定在空中,只那麼剎那間,關公反手抓刀往身後那麼一背!

正一手捋須,猶如勐虎上山時,被明月松溪所驚動,勐虎回首,神威如嶽!

“第三條,崑曲造型。”

沒說的,崑曲的《單刀會》幾乎是從元代傳下來且唯一儲存至今的造型、唱詞都很少有改變的一出大戲。

演員紅綠靠,勾勒大紅臉,起範兒就是英雄蓋世。

“第四條,粵劇造型。”

形象來源是《華容道》,沒有任何動作臺詞,關公背青龍偃月刀坐舞臺西北一角,丹鳳眼低垂,宛如千軍萬馬。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