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五九章 大清剿 (第1/3頁)
趙曦進駐析津府了,整個大宋的隨官家親征,收復燕雲的文臣臣工都進駐析津府了。
還包括整個大宋的中軍。
百姓們都是逆來順受的,那怕上百年都有一個叫大遼的王朝在管理他們,也管不了曾經他們和中原王朝同種同族。
這時候城破了,他們只想著活命,想不了太多。
至於擔心的擾亂,一件也沒發生。
有些人,在河北道戰亂時,他們逃難,跑到了大遼的南京道析津府…~結果,原本這片土地上最強盛的王朝,有百萬戰兵,居然就這樣敗了。
至於說原本就在析津府居住的,在大遼朝廷做官的……他們都跑了。
剩下的平頭老百姓,只能這樣看著,無非感慨一句:從此,南京道要換大王旗了。
這時候,他們也就接受被宋國統治的事實了。
還好,大宋的隊伍好像比大遼的騎兵軍紀嚴明,幾乎做到了秋毫無犯。
在大宋隊伍進駐析津府的第一天,所有的商鋪沒有敢開門的。
破城後,三日後封刀…~這是作為遼國人聽的最多的關於破城後的軍令。
析津府被攻破了,整個析津府的百姓,躲在自家的地窖裡瑟瑟發抖…~
三日過後,逐漸有人開門了,也有人出門了。
相互跟左右鄰居問候,才發現,這三日居然沒人被殺掉。
並且,整個析津府的街道乾乾淨淨的,甚至比戰前還乾淨。
宋國的軍伍真的要比北遼騎兵好……
“告析津府子民書:燕雲十六州本就是中原王朝所屬,是不同於遊牧民族的農耕民族,是尊崇孔孟先聖教化的大漢民族。”
“燕雲十六州離開中原王朝百多年,今日算是回來了,重新歸屬中原正統王朝,重新做一箇中原王朝的子民,做一個受先聖教化的後裔。”
“離開祖族百餘年,燕雲的萬千子民受苦了!從即日起,你們將屬於大宋,將是大宋的子民,將由大宋朝廷來撫慰你們百年受傷的心…~”
“從即日起,析津府就屬於大宋王朝的州府了。在朝廷委派官員之前,析津府將暫時作為大宋清剿北遼殘兵的大本營。”
“所以,析津府會暫時實行軍管,但不會影響百姓的生活,只需要析津府所有居民儘快到衙門登記,七日為限。”
“鑑於北遼朝廷窮兵黷武,君王昏聵,朝廷混亂,又有佞臣叛亂,導致北遼朝廷搜刮民脂民膏,導致燕雲百姓民不聊生。因此,大宋官家有令,從析津府歸屬大宋即日起三年,朝廷將減免析津府兩稅,析津府的商稅也將依照大宋商律執行!”
……
析津府原來的裡坊主事,還是裡坊的主事,敲著鑼鼓,挨個街巷喊話……就在百姓們以為已經安全的第三天。
不僅僅是這些,在告民通告中,朝廷幾乎做到了事無鉅細。
開市,貿易,糧食保障,學堂授課,城門管制等等,都清清楚楚的告知了百姓。
挺新鮮,真的挺新鮮,不僅僅是方式,更是這種讓人放心的各種措施。
沒有殺人,也沒有搜刮財物,軍伍是軍伍,百姓是百姓,兩相好,互不干涉……
或許,跟了大宋也不是什麼壞事……
戰爭還在繼續,但析津府似乎很平靜了。
“這是朝廷北上剿滅北遼殘兵的後方,是整個前線隊伍的補給點。析津府的安靖,關係到整個前線的後勤保障。”
“稅收?就北遼這兩年的戰亂,別指望從析津府收到什麼錢糧。對於朝廷而言,儘快清剿北遼殘兵是重中之重,錢糧朝廷不缺,安靖尤為重要!”
“諸位將領要將朝廷的政策通告到每一位軍卒,諸位臣工要行使監督責任。在這裡,沒有什麼打下城池後的陳例,從現在開始,這就是大宋的城池,適用於大宋的所有法度!”
“朕不希望見到析津府出現軍民糾紛的事,更不希望看到析津府有區別對待的情況。”
“不僅僅是析津府,整個燕雲十六州新收復的城池,一律遵照析津府的安靖原則…~百多年了,就像被母親拋棄的流浪兒,好不容易回家了,朝廷應該讓他們感覺到溫暖…~”
話說得好聽,告子民書也講的好聽。
卻不知,在戰爭之前,已經用商貿的手段,將整個北遼的財富收拾的差不多了,能單留下析津府?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