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九六一章 形勢向好 (第1/3頁)

加入書籤

裁決草原的手段,第一是軍備,是針對輔助番騎和招募番騎的。第二是糧食,將針對整個草原的所有勢力。失去了燕雲,那些遊牧民族的糧食勢必走向一個匱乏短缺的境況。第三才是商貿,不管是鹽鐵還是羊毛,都可以起到調整整個草原的作用。

趙曦在平滅北遼的大戰之前,就已經謀劃了這些。

冷兵器時代,科技落後的時代,對於草原的統治,或者說羈縻問題,趙曦很早就考慮過。也是實在想不出什麼更好的辦法。

趙曦最終不得不採取這種圈養虎豹的方式······

養虎為患嗎?問題是你養不養虎,虎終歸是會成長。這樣的問題,一直到後世很久,依然存在。

圈養,最起碼可以左右虎豹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大宋對草原的控制,不敢說絕對統治。

都能明白官家的心思。不得不承認,官家這是真正的深謀遠慮。

西北路大軍留下漏洞,簡直算是神來之筆。

眾所周知,北遼皇帝早先逃跑了,必定會導致北遼朝廷的各方勢力的怨言。而北遼皇帝之所以逃跑,是還想繼續他的帝王生涯。

所以,北遼皇帝的逃跑線路,絕不可能是西北向······那時候或許北遼皇帝知道了大宋西北軍發動了。不管是從繼續帝王生涯的想法,還是對於大宋西北軍的擔憂,北遼皇帝只會選擇北遼的中京大定府或者臨潢府。

而西北的缺口,放出去的北遼逃命,在選擇向西逃竄的那一刻,就存在了與北遼朝廷決裂的基礎。

不管最終能否徹底殲滅北遼皇帝的勢力,從現在開始,就樹立了一個與北遼朝廷相對立的勢力。

加上即將進入草原的輔佐番騎,招募番騎······以後的草原必將是一個混戰的局面。朝廷留著番騎隊,這支接受了講武堂教化的騎兵隊伍,加之相關牽制草原的非軍事力量······很顯然,朝廷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可以影響整個草原的未來走向。

“官家,可是早已想到耶律洪基會提前逃跑?”

很震驚。官家的整套計劃理清楚以後,諸位臣工很震驚。

文彥博雖然在官家還是少年時,他就感受過官家在謀略上的驚人,可像今天這樣,也太過驚人了······這幾乎就是未卜先知呀!

“不是。朕無法判斷北遼皇帝會提前逃跑。朕當初在擬定大包圍圈時,目的是在包圍圈裡能殲滅北遼皇帝。”

“之所以留下西北包圍圈的缺口,本意是想讓北遼有隊伍能從這個缺口逃出去,從而在北遼的西北地區建立一定的勢力,從而和北遼東北方向,也就是北遼祖地分割開。”

“待朝廷徹底清剿結束整個南京道以後,遣大軍越過燕山,直接北上,從中間切斷北遼東西兩邊勢力的聯絡,最後儘可能的逐個擊破。”

“朕的意圖是,先東後西,先將北遼遼東一帶平息了,再考慮西北。甚至可以讓西州回鶻先替朝廷扛一下北遼在西北的勢力·······”

如今的情形,官家的策略應該還可以執行吧?應該還可以繼續先東後西的推動平息草原。

北遼總是會配合著大宋的策略釋出資訊······

就在大宋析津府前線指揮部正醞釀下一步先東後西策略的具體實施細則時,北遼大定府傳來的訊息:北遼皇帝在大定府召集舊部,要誓死捍衛契丹人的榮耀,確保契丹人的祖地不丟,將大宋堵死在燕山以南。

不得不說,北遼皇帝也是做宣傳工作的好手。

在這樣的情況下,在自己拋棄所有將士先行逃跑的情況下,依然能找到可以號召整個契丹人的藉口。

彷彿他提前逃跑,就是為了早一些安排捍衛契丹人祖地的防禦······

“耶律洪基這是臨死也要拉著契丹人一起墊背呀!”

或許只有君王才能看明白君王的意圖。趙曦對於耶律洪基這樣的伎倆很不恥!

“官家,不可小覷一個帝王的號召力,儘管他拋棄了各方勢力,但在北遼,他還是唯一的君王,整個契丹族群還以他為尊。”

“這個時候,耶律洪基以契丹族群的生死存亡為由,應該還是能將北遼的殘兵收攏了,甚至軍心比之前更有凝聚,戰力也會有所提高。甚至那些部落會傾其所有來支援耶律洪基繼續作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