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九六三章 飯菜的出其不意 (第2/3頁)

加入書籤

宋國果然迂腐,一直以中原正統王朝自居,一直遵聖王之道。這人肉盾牌的城防,面對宋國大軍果然是見效了。

見到宋國大軍圍城而不攻,耶律洪基稍微放了些心。

耶律洪基明白,大遼並不是沒有兵源可用了,而是他提前離開戰場,最後在南京道潰敗的那些大遼騎兵都分散逃開了。

也是因為他提前撤退,導致大遼的各方勢力短期內對他有了怨言,但他相信,大遼的終歸是大遼的,還是會以他為尊。

只要是他能在大定城牽制住宋國的圍攻,那些觀望的勢力,必將會再次聚攏。

蕭墶不也不是唯一成建制的大軍,南京道之戰逃出來很多,都在整軍。

只要他在大定對大宋有效抵抗,把宋國牽制在這裡,耶律洪基相信,在大定會形成大遼包圍大宋的形勢。

到時候誰勝誰負還說不定。

不是說軍備領先就可以打勝戰役的,士氣才是最重要的。當大遼包圍的了宋國大軍,宋國一樣會潰敗。

無非是自己這邊能扛多久的問題。

從一路收攏南京道、中京道的百姓物資,耶律洪基就是為這一天做準備的。

物資盡數統管,優先軍卒,大定可不是宋國圍困就能打下來的。

至於百姓,有口吃的,人肉盾牌便不得不做下去。大宋就不會攻城,他就能將戰爭拖下去,就能重新贏得大遼各方勢力的支援……

甚至為此,耶律洪基放下姿態,向所有勢力都傳遞了書信。

耶律洪基的考慮也不能說不對,事實上,河北道圍剿戰,也確實有十幾萬逃掉的北遼軍卒。

地形是一方面,大宋騎兵的數量又是一方面,再加上北遼對河北道的地形熟悉要強於大宋軍伍,那種象徵性的圍剿,做不到全殲。

一個王朝的滅亡,不是消滅整個王朝的活人,而是代表王朝的朝廷滅亡。

若不是趙曦想消滅北遼的有生力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讓北方邊境安靖,大宋早就可以滅掉北遼了。

所以,在河北道的大戰中,朝廷也沒有制定殲滅多大比例北遼騎兵的作戰任務。

現在的北遼境內,確實存在零零散散的,或者成建制成規模的勢力。

他們都在觀望,情感上是傾向於北遼的,可最終若大宋滅掉了北遼,他們也不是不能接受受大宋統治。

各自的勢力,無法稱王稱霸,時刻準備著依附強大的一方。

本來北遼朝廷最早也是這樣依附而成立的……

西夏滅掉後,那些党項貴族怎樣,北遼的貴族也是有關注的。

一開始的打是打,跟後面接受強者一方的統治不衝突。

當然,肯定是大遼贏下來好,可在生存面前,他們不介意依附宋國朝廷。

就是這麼個現實,北遼的有些勢力,沒有為北遼朝廷獻出生命的覺悟。

所以,大定府的這一場戰,就成了宋遼大戰的焦點,也是決定北遼是否滅亡的關鍵一戰。

不僅僅因為如今北遼的朝廷在大定,更是這一戰將決定整個北遼各方勢力的去向…~

耶律洪基扛住了,那些搖擺的勢力不介意在大宋背後戳冷錘,分一杯羹。

耶律洪基扛不住,他們只有依附宋國這一條路。

這一戰很關鍵,偏偏耶律洪基很懂得大宋朝廷的弱點…~

別說是朝廷臣工,就是趙曦也做不出對百姓開炮的命令來。他最懂得民心向背的作用。

……

宋國大軍確實攻城了,遮天蔽日的火藥彈發射出來,那場面讓人膽戰,現在大定城牆上的百姓,別說是抵抗,連腿都在哆嗦。

在那一刻,耶律洪基都以為就要徹底完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