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九六三章 飯菜的出其不意 (第1/3頁)

加入書籤

“耶律洪基這是人肉盾牌呀!”

雖然對耶律洪基可能做什麼有些預估,可接到前方的奏報,趙曦還是有些錯愕······作為一個君王,他耶律洪基真就這麼做了。

真有點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的味道······

“綁上幾十萬契丹人的性命,一樣逃不掉北遼滅國的命運,這又是何苦呢?徒增罵名而已。”

“罵名?他耶律洪基即便是不綁上這幾十萬契丹人的性命,對於契丹族亦或是北遼,罵名都丟不掉的。如其註定有罵名,為何不嘗試著博一線生機?”

章惇倒是真心話,若有一天他處於耶律洪基的處境,未必就做不出這樣的行為來。

“一線生機?哪有生機可言?即便我大軍圍而不攻,大定府也堅持不了多久。”

“他在等冬日吧?”

“冬日又怎樣?我大宋將士們的保暖,非耶律洪基可想象的。”

都在議論,可都不說大軍攻城的辦法。

其實,對於大宋的臣工而言,真心不在意什麼契丹族人的性命,就是前方將士炮轟大定城,讓整個大定城雞犬不留,大宋朝堂也不會有多少人為契丹人伸冤。

只不過,基於教化,誰也不會多次熟視無睹,更不可能倡議直接轟殺大定府那幾十萬百姓······

這時候除了譴責耶律洪基,好像沒什麼可用之法。

揹負一個殺神的罵名,足可以禍及子孫後代無數年,誰又想擔著這個名聲?

唉······還是思維僵化呀。這樣就束手無策了?趙曦有些小感慨。

兵者,詭道也。相信在座的臣工都熟讀過孫子兵法,可就是在實踐中缺少天馬行空的想法。

“耶律洪基在利用契丹子民的肉體,那咱們就嘗試一下利用他們的思想,畢竟身體是受思想指揮的,只要能讓這些契丹子民思想上徹底拋棄耶律洪基,甚至對耶律洪基有了反意,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趙曦覺得耶律洪基是在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這個時代,所謂的精英階層還沒有將視線向底層的民眾轉移,甚至說在精英階層眼裡,底層的那些百姓還是可以讓他們為所欲為的存在。

他們永遠不知道,一旦沒有了底層的向心,他們這些精英又算什麼?就連帝王也如此。

也罷。這一次就讓耶律洪基看看什麼叫民眾的力量,也讓大宋的臣工們見識一下······

“官家,耶律洪基是北遼帝王,又是契丹族長,我大宋很難讓契丹人傾向於我方。甚至可以說,耶律洪基很可能引導了契丹族人對我大宋的仇恨。”

王安石的考慮有一定的道理,甚至耶律洪基也有理由有基礎將北遼現在這樣的境遇推到大宋身上。

關鍵是看雙方如何在爭取民意上交手了。

作為人,不管是漢人還是契丹人,甚至党項人、吐蕃人等等,生存都是第一需要。

特別是在當今對於國家這個概念還不深刻的時代,趙曦不認為沒有可利用的空間。

“有時候人的思想並不受所謂的族群主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求,現在我大宋一方要想的,便是如何找準大定城裡那些契丹人平民的需求,以他們的迫切需求入手,儘可能的左右他們的傾向。”

“這樣的事,首先需要榜樣。第一,朝廷這幾天要捨出一定的待遇和利益,勸降那些俘虜的契丹部落首領,爭取讓他們能在陣前現身說法。”

“第二點,集思廣益,考慮大定城裡契丹平民的迫切需求,這個需求肯定不是唯一,儘可能的考慮全面,按不同層次,不同性格的普遍性去考慮,從而在採取措施時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在所有俘虜中,尋找那些與大定城裡有關聯的俘虜,也承諾各種待遇和條件,讓也讓他們在陣前勸說。”

“在確定大定城內契丹人的需求後,再商議如何利用這些需求採取措施。”

趙曦這時候沒有去講什麼道理說服臣工們,只是告訴他們怎麼做。

所以,雖然臣工們有些疑惑,還是遵旨執行了。

勸降這事,歷朝歷代都有,投降將領的作用,諸位也都清楚,可從來沒有記載一個投降變節的將領還有說服作用的,幾乎都是被同宗同族詛咒辱罵的。

不明白官家為什麼這樣做,臣工們甚至擔心,這樣的做法只會增加契丹人的凝聚力······

儘管有疑惑,還是嚴格執行著官家的旨意。這是大宋朝廷這些年形成的環境,凡是與官家意圖相悖的意見,最後都證明是錯的。

越是享受過富貴的人,就越惜命。所以,說服契丹貴族將領徹底投降並不是太難,都也樂意為新主大宋貢獻一份力量。

……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