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九六二章 耶律洪基的無底線 (第1/3頁)

加入書籤

高永昌對於大宋而言,是真正的疥廯之疾,沒人當他回事,別說前線,就是在汴梁,甚至鴻臚寺都沒指派官員接待,除了厚著臉皮向鴻臚寺遞了份所謂的國書,再沒有後話了。

倒也不是沒有後話,在大宋前線準備發兵攻伐大定府時,有情報顯示,高永昌惱羞大宋的不屑,居然再次請求依附北遼。只可惜,耶律洪基同樣沒搭理他。

就像兩成人打架,過來一娃,嘰哩哇啦的叫喚······

大宋和北遼這兩成人,也終於要打架了,都顧不上收拾高永昌。

北遼這次吸取了教訓,沒有準備在平原上跟大宋對攻,而是選擇了守城······畢竟這時候的攻方是大宋。

本以為這是針對大宋戰車的良法,可惜,這樣的策略,反倒是將原本北遼騎兵的優勢全部拋棄了。

讓習慣了策馬奔騰的騎兵守城······也不知道這耶律洪基怎樣想的。

當然,北遼也不是沒有步卒,可步卒在北遼的待遇根本就不能更騎兵相比,到了這生死存亡之際,才想起來重用步卒······也就那樣。

這一次,趙曦連析津府都未曾離開,將繼續完成平滅北遼的戰事,完全放手交給了那些將帥們。

老護衛營的高敬亭、種誼、折可適、曹霖;近衛軍的折可行、種建中、王舜臣、周侗。任何一個人拉出來,都是一路主帥。

趙曦甚至沒有聽文彥博擇一文臣統帥的建議,就單純的下達任務:讓北遼滅亡,其他事一律不作要求。

不懂的各路大軍配合作戰,不懂的各軍種協調作戰的將領,在大宋沒喲出路。

都幾乎是趙曦一手培養出來的將帥,趙曦信任他們。

“北遼這算是堅壁清野了!”

“就北遼現在的情況,是不是堅壁清野有區別嗎?”

確實也是,經過兩年內戰,一次大戰的北遼,在整個北遼境內,真沒有什麼還能讓大宋看上眼的。

連軍伍都食不果腹了,更何況百姓?

將百姓都裹挾到城池裡,真不好說耶律洪基是為了增加守城的炮灰,還是為保護他北遼的子民。

“也不知道耶律洪基怎樣想的,北安州留下空城了,灤河也無人守衛,就連拱衛大定府的澤州、榆州、松洲都是空城。”

誰也沒想到大軍推進會這樣快,幾乎是沒有任何阻擋的向前推進。

在原北遼境地,可沒有軌道馬車負責運送大軍,但是,這一次行軍大宋確實一水的步騎、戰車和騎兵,三十多萬大軍的行軍,全數都有戰馬代步。

這需要感謝北遼的瘋馬陣,不管是炮火還是戰車,都沒有全部將那些點燃尾巴的戰馬殺死。

禿尾巴的戰馬那也是戰馬,快報廢的戰馬也能代步。

所以,整個三十萬大軍,幾乎全部有馬騎,騎兵更是絕對的一人三騎。

富裕呀!前所未有的富裕。哪怕是北遼已經相當貧困了,但是戰馬還是可以滿足大宋軍伍需要的。

至於其他,包括食物和日用的物事,大宋的軍卒沒人看進眼去。在他們眼裡,就連北遼的析津府那些物事,都算是破爛了。

秋毫無犯,其實真正的原因還是北遼這些城池裡沒有能比得上朝廷賞賜的。

就是原來的党項人、吐蕃人,也都在慶幸他們屬於大宋的軍卒了,根本不是原來為西夏賣命可比的。

包括戰鬥。

“集中如此多的人在大定府,耶律洪基不考慮給養嗎?治理也會相當的難。”

隨軍的重臣都在議論,對於耶律洪基這樣的做法很不瞭解。似乎這樣的做法更加不利於北遼朝廷的續存。

“其實,朕倒是能理解耶律洪基的做法。”

“怎麼說呢,將周邊的子民集中在大定府,可以將所有的物資統一管理,在戰時實行統配製,根據需要也好,還是根據戰事也罷,總之,在現在這樣的情形下,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物資匱乏的問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