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二十七章 大爭之世 (二十一) (第3/3頁)

加入書籤

天禧十七年,冬。

契丹主耶律宗真謁慶陵,迎法天皇太后蕭耨斤還中京,並加號法天應運仁德章聖皇太后。

秦王蕭孝穆封吳國王,拜北院樞密使,赴幽州迎齊天皇太后簫菩薩哥歸朝。

燕地戰雲再起。

蕭啜不、耶律留寧盡徒順、檀二州百姓於幽州城,堅壁清野,枕戈待旦。

已經吃過兩次虧的易州、涿州邊民紛紛強渡白溝河乞活,在兩屬地農田上豎起數千頂氈帳。

簫紹宗一日三行文,要求何亮給錢、給糧、給軍器。

簫菩薩哥則以皇子耶律無敵、駙馬簫匹敵為正旦使,當面乞援。

……

二十萬禁軍陳兵交州,東京城迎來萬國朝覲。

鵝毛大雪也蓋不住盛世氣象。

高麗、占城、真臘、蒲甘、加羅希、三佛齊、吐蕃、天竺、于闐、高昌、大食、龜茲等國以及西南諸夷雲集,苑囿寺觀處處可見蕃使東張西望。

又屬高麗來賀正旦使元潁最是為人津津樂道,傳將徒孔氏一支赴高麗開州定居,弘揚聖人絕學。

朝堂上鬧的不可開交,渤海之濱等待裝船流放的孔氏族人卻因這個名額爭破了頭。

耶律無敵、蕭匹敵入住契丹東京使館之後,孔氏熱度再度攀升。

劉緯為了平息契丹中京、南京之爭,力主遷孔氏嫡系赴契丹中京主持孔廟,並將顏子四十七世孫顏太初流桂州。

御史中丞孔道輔憤然請辭,文武官告病者三百九十二人,上至參知政事,下至國子監助教。

看的萬國來使目瞪口呆,看的東京父老津津樂道。

但最引人注目的不是朝爭,而是紛至沓來的各路舉子,互別苗頭,爭風吃醋,演繹著無數人間佳話。

正旦大朝卻有一絲不詳醞釀,劉娥不見蹤影,趙禎臉上始終不露笑容。

是夜,文德殿鐘鼓悲鳴,久久不息。

劉娥崩於大慶殿。

黎庶、百官、舉子、來使踩著半尺深的積雪環繞皇城祭拜。

詔內城諸門不閉,聽民自願。

次日,凌晨。

參知政事宋綬、御史中丞馮道輔簇擁荊王趙元儼入宮,告病的文武官均已一夜痊癒,懷揣奏疏,誓要端正朝綱。

喜歡天禧盛世請大家收藏:()天禧盛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