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56章《當務之急》a

加入書籤

風聲呼嘯,那堅實的翅膀劃過空氣,發出尖銳的呼嘯聲,彷彿是死亡的號角。然而,此時的瓦扎依舊一動不動地躺在那裡,仿若真的沉浸在夢鄉之中,讓人為他捏了一把冷汗。

就在那鳥鋒利的爪子即將觸碰到瓦扎的瞬間,瓦扎如同一隻蓄勢待發的獵豹,猛然出手,精準地抓住了它的利爪。緊接著,他藉助這股力量,順勢將猛禽拖翻在地。整個動作一氣呵成,流暢而又充滿力量感。

剎那間,龍山人的歡呼聲從隱藏之處如潮水般響起。他們為瓦紮成功抓獲這隻企圖將他當作獵物的猛禽而歡呼雀躍,興奮的情緒在人群中蔓延。人們揮舞著手中的武器,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彷彿在這一刻,他們共同戰勝了大自然的挑戰。

“這是龍山人智慧的誘捕,堪稱出色的誘捕!”傑美青緣激動地說道,“透過我們的調查研究發現,這些古人類原本並非生活在這裡。那麼,他們究竟是如何來到這片神秘土地的呢?這還有待我們進行更深入、更細緻的調查研究。從他們的生活習慣,以及語言、手工製品,甚至文字等方面來看,我們初步猜測,他們很可能屬於中國夏朝時期的遠古人類,甚至生活的年代更為久遠。”

臺下頓時議論紛紛,人們對這些遠古人類的來歷充滿了好奇與猜測。

報告會圓滿結束後,鶴雲飛穿過人群,朝著正在為大家簽名贈書的傑美青緣走去。他拿起青緣剛出版的《行走白堊紀》一書,看著上面那些熟悉的圖片,曾經在那片蠻荒之地的冒險經歷如潮水般湧上心頭,心中湧起一股想要再次踏入那片神秘世界的衝動。

傑美青緣看到雲飛十分高興,說道“我正打算回去看看大家呢。”當聽說圍剿怪獸鱷鱟的行動遭遇阻礙時,青緣的神色並未顯出太多的意外。她冷靜地分析道,“那怪物是經過基因改造的野獸,其能力必然會超出普通的野獸。依我看,我們還是向恐龍樂園索要關於鱷鱟的全部資料,包括它的培養情況,深入瞭解它的生活習性和弱點,這樣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鶴雲飛點了點頭,說道“之前我們去過恐龍樂園,聽說他們聘請的一位生物基因專家叫陳厚巖。鄭宏偉跟我說過,這個人的背景有些神秘,好像曾經在國從事過生物基因研究。”

說起基因改造這個話題,青緣正好想跟雲飛好好探討一下有關提升隊員們身體素質的問題。

雲飛好奇地問“莫非你真的已經想好要進行智人改造了?”

青緣堅定地回答“對,我們可以先進行幹細胞移植,等隊員們的身體適應了之後,再逐步開展人體改造。”

雲飛追問具體的改造方案。青緣解釋道“簡單來說,就是植入幹細胞和智慧生物晶片,以此來提高隊員們的各項能力。”

雲飛皺了皺眉頭,疑惑地說“這在理論上倒是可以接受。畢竟如今已經是生物醫學和人工智慧飛速發展的時代了,但幹細胞移植或者晶片植入真的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嗎?”

青緣詳細地闡述道“我們先來說說幹細胞。幹細胞是生物體內具有自我複製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原始細胞,在特定的條件下,它能夠誘導分化成神經細胞、肝臟細胞、心肌細胞等各種不同型別的細胞。然而,人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幹細胞的數量會逐漸減少。而我們進行幹細胞移植,就是要利用幹細胞為人體注入新的活力,增強普通人的基本能力。”

“這個技術目前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只要使用優良的幹細胞品種,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晶片植入可是要將硬體植入人體這一相對脆弱的機體,雖然很多年前晶片介面就已經應用於人體,但這不會在今後成為操控人類的工具吧?”雲飛還是有些擔憂。

青緣笑了笑,解釋道“植入晶片,就如同我們在電影《機器戰警》《駭客帝國》中看到的那樣,透過智慧改造讓人變得強大。你看,探險隊裡的高手們都是經過長期的特殊訓練,才獲得了敏捷的身手。但對於普通人而言,要想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自身能力,進行智人改造是一條可行的途徑。”

鶴雲飛有些迫不及待地問“那現在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青緣笑著說“你可真夠心急的。關於這件事,我已經和趙芯茹教授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和初步的研究。現在我們已經可以透過應用群體基因組學與比較基因組學的方法,對遠古基因進行破解,這對於研究人類基因序列變異有著極大的幫助。我們會在合適的時候拿出完善的智人改造方案。”

鶴雲飛聽後,連連說好,滿心期待著這一天能夠早日到來。他接著又說“眼下,我們還是要先解決鱷鱟和尋找大角龍的問題。”

青緣點頭表示贊同,兩人約定好,第二天一大早便趕往楚雄祿豐五臺山。

儘管科考探險隊沒能按照既定的地點回歸,但好在全體成員都安全歸來,並且此次穿越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中國科學院對此次穿越行動極為重視,特別派出了專家組,與西南科學研究院攜手,共同深入研究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因為成功將科學考察隊從白堊紀挽救回來,蘇春陽得以官復原職,並獲得了國家的獎勵。然而,任務尚未完全完成,這讓他的內心始終無法釋懷。他一直在苦苦思索,完美的回程路線為何會被幹擾訊號改變了時空關係呢?

他曾與助手們多次仔細檢查實驗裝置,反覆進行研究,卻始終沒有發現任何錯誤。最終,他得出結論,一定是有人在暗中搞破壞!就像一條原本暢通的水渠,被人偷偷挖了一個口子,放走了渠中的水,導致整個系統出現了紊亂。而最令他感到困惑的是,那些破壞者究竟是從哪裡得到使命金鑰的呢?他將這個懷疑如實地彙報給了林一洲。

林院長聽後,安慰道“現在鄭宏偉他們正在全力調查此事,一旦有了結果,會立刻通知你。”

在麗江天文觀測站,工作人員們時刻密切關注著小沈星群的運動軌跡。隨著青藏高原上隕石雨的頻繁增多,天空中的流星雨也變得愈發璀璨奪目。有的流星甚至一路燃燒到落地,人們甚至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它們降臨大地時所帶來的震撼。很明顯,小沈星群已經逐漸飛臨地球。

這個重大的發現讓沈星雲猛然覺醒,他意識到,既然是星群,就不是一個集中的單一目標,不能再用過去觀測阿迪斯的方式來觀測小沈星群了,因為它的分佈範圍應該比人們之前預測的更為廣泛。

沈星雲心想,如何防止小行星撞擊地球,這並非自己目前能夠解決的問題。當務之急是要弄清楚小行星為何會突然出現。

沈教授吩咐助手姜小寧,繼續從世界深空監測網互動的資訊中,查詢過去50年那片神秘星雲的資料。儘管他心裡清楚,關於這群小行星,可能很難找到相關的記錄,但他還是心存一絲僥倖,希望能從這些海量的資料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這時,楊冬華拿著一組脈衝星和中子星的最新圖片,疑惑地問道“教授,您說這中子星是不是就是脈衝星呢?”

沈教授耐心地解答道“過去,大家普遍認為脈衝星就是中子星,其實不然。儘管絕大多數的脈衝星都是中子星,但中子星並不一定就是脈衝星,只有能夠發出脈衝訊號的,才可以被稱為脈衝星。”

袁傑在一旁補充道“您說得對。根據我們最近的觀察結果和資料測定,眼前的這顆中子星就不是脈衝星,所以它沒有發出脈衝訊號。而那群小行星很可能是從它快速的變化過程中逃脫出來的。”

“對,這就表明,那裡的物質吞噬過程還沒有徹底完成。”沈星雲表示贊同。

“教授,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小沈星群改變軌道,飛向地球呢?”袁傑好奇地問道。

沈星雲一邊翻閱著手中的資料,一邊回答說“我認為,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星體間原有的某種平衡被打破,特定能量的轉換增強了它轉向的動力;另一方面,它能夠擺脫原來的束縛,說明它並非來自已經形成的黑洞,而是來自中子星的爆發過程,並且可能存在一個新的能量場吸引著它。”

“不會吧?您懷疑地球存在這樣強大的能量場,以至於小沈星群才改變了軌道?”袁傑感到十分意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