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57章《問題嚴重》a

加入書籤

沈星雲心想,如何防止小行星撞擊地球,這並非自己目前能夠解決的問題。當務之急是要弄清楚小行星為何會突然出現。

沈教授吩咐助手姜小寧,繼續從世界深空監測網互動的資訊中,查詢過去50年那片神秘星雲的資料。儘管他心裡清楚,關於這群小行星,可能很難找到相關的記錄,但他還是心存一絲僥倖,希望能從這些海量的資料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這時,楊冬華拿著一組脈衝星和中子星的最新圖片,疑惑地問道“教授,您說這中子星是不是就是脈衝星呢?”

沈教授耐心地解答道“過去,大家普遍認為脈衝星就是中子星,其實不然。儘管絕大多數的脈衝星都是中子星,但中子星並不一定就是脈衝星,只有能夠發出脈衝訊號的,才可以被稱為脈衝星。”

袁傑在一旁補充道“您說得對。根據我們最近的觀察結果和資料測定,眼前的這顆中子星就不是脈衝星,所以它沒有發出脈衝訊號。而那群小行星很可能是從它快速的變化過程中逃脫出來的。”

“對,這就表明,那裡的物質吞噬過程還沒有徹底完成。”沈星雲表示贊同。

“教授,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小沈星群改變軌道,飛向地球呢?”袁傑好奇地問道。

沈星雲一邊翻閱著手中的資料,一邊回答說“我認為,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星體間原有的某種平衡被打破,特定能量的轉換增強了它轉向的動力;另一方面,它能夠擺脫原來的束縛,說明它並非來自已經形成的黑洞,而是來自中子星的爆發過程,或者……”他似乎還有一些不確定的疑問,但最大的,也是最奇怪的,就是它為什麼會準確地索定地球?難道地球上真的有什麼能量場吸引它嗎?

“不會吧?地球會有這樣強大的能量場嗎讓小沈星群才改變軌道嗎?”袁傑感到十分意外。

沈星雲教授肯定地說“有一點可以肯定,它們之間的關係密切。”說著,他開啟關於阿迪斯的材料,指給袁傑看,“你在大學的時候想必也學過,很久以前,美國的泰勒等人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找到了雙星繞轉會產生引力波,其軌道會發生週期性變化理論的第一個定量證據。”

袁傑猜測地問道“教授,如今,我們對黑洞的觀測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人們是否過於關注黑洞本身,而忽略了它在生成過程中產生的意外情況,就像當年阿迪斯飛向月亮一樣,是因為月亮上的能量變化嗎?”

“是的,但反過來,小行星的運動也可能會影響其他星球上的能量變化。”沈教授說。

袁傑知道,在沈星雲的心中,一直懷疑蘇春陽主導的冰封實驗站在進行中微子實驗時出現了問題。於是,他試探著問“您是說地球上新出現的能源場是蘇教授他們造成的?是這個能源場引起了地球上的能量變化,進而改變了小行星的既定軌跡嗎?”

沈星雲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說“我聽說,針對這次喜馬拉雅地區的能源變化,中國科學院正在啟動防災預案,並通知西南科學研究院密切關注這一時期喜馬拉雅地區的地質能量變化。我想,他們也在努力尋找能源變化的源頭。只是現在留給人類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我們必須爭分奪秒。”說完,他看著手中的資料,陷入了沉思,彷彿被那浩瀚宇宙中的謎題深深吸引,自顧自地走開了。

第二天一大早,沈星雲就帶著精心整理的資料,約好冰封實驗站的蘇春陽,一同來到了西南科學研究院。

林一洲看到他們突然到來,感到有些意外,連忙將他們讓進會議室。他疑惑地問“今天二位不打招呼就過來了,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嗎?”

蘇春陽笑著說“我也不太清楚,是星相大師約我的。”

沈星雲開門見山地說“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事,就是想當著林院長的面,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小行星出現的原因。”說著,他請林院長開啟面前的投影儀,並透過電腦將一張座標金字塔和外空間的小行星相連線的立體示意圖投放了出來。

沈星雲指著螢幕,認真地說道,“通常我們認為,我們所處的銀河系相較於域外星系來說,是一個相對溫和的星系,但實際上,它也是危機四伏……”

“什麼危機呢?”林一洲好奇地問。

“我是想提醒大家,小沈星群已經飛臨我們的地球了。”沈星雲表情嚴肅地說。他的話猶如一顆重磅炸彈,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林一洲一拍腦袋,懊悔地說“這陣子我的精力都放在鱷鱟的事情上了,竟然把這麼重要的事情給忽略了。”

蘇春陽也面露擔憂之色,說道“可我們還沒有做好應對的準備呢!”談話的氣氛略顯凝重又帶著幾分期待。

沈星雲目光緊緊盯著蘇春陽教授,誠懇地發問“蘇教授,這幾日我仔細觀察了您的幾次實驗,雖說對整個實驗流程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可我心裡清楚,這背後必然還藏著更深層次的奧秘。所以,能否請您為我解惑,這其中真正的奧秘究竟是什麼呢?”

蘇春陽教授聽聞,臉上閃過一絲猶豫,似乎仍有些不情願透露關鍵資訊。見狀,沈星雲語氣急切又帶著幾分安撫地說“蘇教授,對我們你還不放心?我們都認真研讀過保密手冊,對於保密原則銘記於心,絕對會嚴守機密,一絲一毫都不會洩露出去。”

蘇春陽環顧四周,見與會議的都是信得過的人,就輕點手中的遙控器,會議室的大螢幕上緩緩展開了一幅座標金字塔連線時空映象儀的動畫結構圖。

伴隨著結構圖的呈現,蘇春陽教授開始耐心講解道“其實,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太過神秘莫測的奧秘。依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量子理論,我們運用鐳射和中微子束,成功啟用了特殊物質20中的反物質。在這個過程中,奇妙的事情發生了,我們發現並且成功建立起時空間的映象面,通俗來講,這就是黑洞引擎。緊接著,藉助反物質所蘊含的巨大負能量,我們得以突破映象,最終實現穿越時空。”

“聽起來原理似乎清晰了些,但這期間最具挑戰性、最難攻克的難題又是什麼呢?”林院長一直安靜地聆聽著,此時忍不住開口問道。

蘇教授神情變得格外嚴肅,認真地回答道“整個過程中,最為關鍵的要點在於映象面的把控,這直接關係到座標金字塔精準的時空範圍控制,以及黑洞引擎所能發揮出的力度。這兩個引數的掌控必須做到極度精準,容不得半分差錯。否則,真就如同你們之前所擔憂的那樣,極有可能釀成難以挽回的巨大災難。”

沈星雲聽完,臉上抑制不住地興奮起來,話語中帶著幾分調侃“一點都沒錯,我就知道,也只有你這個痴迷的‘中呆子’才敢冒著如此巨大的風險,去挑戰這樣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他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感慨道,“我曾經一直心存疑慮,不敢確定你這個實驗站能否為我們的天文研究工作提供實質性的助力。但如今看來,解決人類所面臨的重大危機這一重任,非你莫屬了。往後,我們一定要加強資料交流,及時互通訊息,始終保持緊密聯絡,這樣才能讓大家都能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判斷。”

蘇春陽教授同樣激動不已,連忙回應“沈教授,有了你們的資料支援,往後我們的研究工作就如同猛虎添上了翅膀,必定能夠在這條充滿挑戰的科研道路上繼往開來,取得更大的突破。”

話鋒一轉,他的臉上又浮現出一絲擔憂,“不過,沈教授,實不相瞞,若是針對個別小行星,我們還能鼓足勇氣嘗試一番,可您提及的是一個龐大的小行星群啊!您覺得以我們目前的能力,真的有把握營造出足夠多的蟲洞,來應對如此複雜的情況嗎?”

在光線柔和的會議室裡,蘇春陽教授坐在會議桌前,眼神專注,手指在面前的控制鍵上熟練地操作著。隨著一陣輕微的電子音效,一幅全息影像徐徐投射到巨大的顯示屏上。那是一幅高原山脈的畫面,山脈裸露出深灰色的質地,冷峻而神秘,彷彿訴說著歲月的滄桑。緊接著,他又俯身,在螢幕下方快速敲擊鍵盤,打下了一組密密麻麻的資料。

沈星雲一直緊盯著螢幕,此時迫不及待地開口問道“蘇教授,這些資料跟小行星有關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