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101章: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第1/2頁)

加入書籤

俗話說得好:‘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否則一失足成千古恨。’

僅僅“三思而後行”還不足以確保我們的決策是正確的。我們還需要“謀定而後動”,即制定出明確的計劃和策略,確保我們的行動是有計劃和有針對性的。

這意味著我們需要考慮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和困難,制定出相應的應對方案,確保我們的行動能夠順利地達到預期的目標。

寧致遠一直告訴自己,要保持一種冷靜的處事態度。當面對重要的抉擇時,首先需要冷靜下來,用理性的思維去分析和判斷。需要思考自己的目標、價值觀和利益,同時也要考慮他人的感受和利益。

只有經過充分的思考和評估,才能確保自己的決定是符合自己的利益和價值觀的,同時也能夠贏得他人的支援和信任。

凡事先作謀劃,三思而後行,貌似慢、實則快。寧致遠有不禁想起了自己這幾天讀的歷史書上的智慧。

《北史》有云:‘審而後發,猶未為晚’,意思是說:仔細瞄準了,再把箭射出去,這樣雖多費點時間,也不算遲誤。射箭如此,做事同理:在付諸行動之前,要審慎思考,反覆分析利弊、權衡得失、研判形勢,這樣有助於作出正確的決策,更穩更快地走向成功。

“審而後發”是籌謀在前、周密準備,然後有的放矢、分步實施。

唐代陳子昂《諫靈駕入京書》提出,先謀後事者逸,先事後謀者失。就是在說,事前做充分思考和準備的人,實施起來會相對輕鬆,更容易取得成功;而盲目行動,先幹後想,沒有計劃的人,往往會失敗,並且會付出更多的代價。

這與《中庸》提到的“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觀點一致,都是在強調動前先思、“發”前先“審”、“砍柴”之前先“磨刀”,雖然前面多費了些功夫,但有利於後面穩妥應對各種問題,有條不紊地推動事情程序,不僅不誤事,反而能成事。

“審而後發”是系統思維,不只顧眼前、還要慮長遠,不只看區域性、還要謀全域性,如此才能提高洞察力、增強預見性,這也正是領導者必備的素養。關於這一點,毛**有個形象的說法:坐在指揮台上,如果什麼也看不見,就不能叫領導。坐在指揮台上,只看見地平線上已經出現的大量的普遍的東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領導。

只有當著還沒有出現大量的明顯的東西的時候,當桅杆頂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並能掌握住它,這才叫領導。正所謂“思深以致遠,謀定而後動”,凡事想深一步、想遠一些,做好統籌謀劃、做到全域性在胸,才能預判形勢,當好領導,下好先手棋。

‘謀深,慮遠,成之因也’,想要做到做到“謀深”“慮遠”,就要克服急躁心理,下足“審”的功夫,審慎地調研、審慎地規劃、審慎地佈局,行動之前把困難預想得充分一些、把風險思考得深入一些,想好各種應對的策略和方法,然後保持定力,耐住性子,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落實,這樣才能避免“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危害,穩中求進,實現既定目標。

寧致遠一步一步的認真分析著,之前所有的人生經歷,當下所有的線索資訊,就這麼在他腦海裡一頁頁、一幀幀的閃過,他聚精會神的整理著、連線著、思考著。

既然集團是早有預謀的,不管這個預謀是什麼,也不管自己能否看清、能否看出這個預謀,集團已經做好了詳細的步驟,就算有些步驟上面可能會存在屬於自己的機會,但是,以集團的資源和實力,也足以將事件的發展拉回到自己想要的軌道上。

沒辦法,這就有點像‘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看不清現實和不承認現實是兩碼事,前者是能力問題,而後者是意願問題;前者跟智慧有關,後者跟智慧的反面有關。

有時候,只有喪失才能不喪失,只有放棄才能取得不放棄的效果,這就是“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原則,這就像市場交易,買者如果不喪失金錢,就不能取得貨物;賣者如果不喪失貨物,也不能取得金錢。

自己的‘戰略退卻’所造成的喪失是放棄,而其取得是進步的建設。睡眠和休息喪失了時間,卻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如果有什麼蠢人,不知此理,拒絕睡覺,他明天就沒有精神了,這是蝕本生意。

當然,做出這個‘戰略退卻’的決定是有困難的,尤其是在實際的選擇上,這個關乎自己的眼力,更關乎自己的能力。剛開始自己是沒有這個能力的,我想,任何一個普通人,在面臨那樣突如其來的承辦被抓的時候,應該都是有急躁病的,都想著要快點出去,在那樣的情境下,很難有能力通觀全域性,是吧。

在那樣的情境之下,自己看問題僅從一區域性出發,沒有能力通觀全域性,不願把今天的利益和明天的利益相聯結,把部分利益和全體利益相聯結,捉住一區域性一時間的東西死也不放。

對的,一切依照當時具體情況看來對於當時的全域性和全時期有利益的、尤其是有決定意義的一區域性和一時間,是應該捉住不放的,不然就會變成自流主義,或放任主義。

也就是說,‘戰略退卻’的時機你可以抓不住,你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去說服自己,可是,‘戰略退卻’的終點,你就一定要掌握主動權,也就是這個道理。然而,這個終點絕不能依靠別人(集團內部的人也好,跟自己關係較好的客戶也好)的近視。自己應該學習的是別人在鬥爭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總結出來的聰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