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101章: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第2/2頁)

加入書籤

自己的眼力不夠,就應該藉助於望遠鏡和顯微鏡。別人鬥爭取得的經驗就是你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上的望遠鏡和顯微鏡。

寧致遠很感謝從自己出事以來一直給自己在思想上指導的、以及在跟別人聊天過程中別人願意將自己的生存智慧毫不保留的講給自己聽的人,像哥哥集團的外聯部經理,像在裡面的中學教師、白鬍子老頭、還有簡老師,甚至還有承辦和檢查官裡的那兩位老者。

靠自己,就是自己要透過手上現有的所有線索,分析出、或者說預測出集團背後的陰謀,或者說計劃;然後找出可以破壞這個計劃、或者說可以對這個計劃起到消極作用或影響的點,在合適的時機、用合適的方式,針鋒相對的去執行。至於結果,不去管它,先只管自己努力就好。

寧致遠反覆看著哥哥寧明志寫來的信件,他認真回憶著、編織著哥哥在外可能面臨或者說經歷的遭遇,剛開始哥哥肯定是抱著要走四處奔波想要找各種人情來爭取集團諒解的這條路,估計在這條路上從來沒有看到過一絲曙光,那種求爺爺告奶奶的低聲下氣哥哥肯定沒少受,也受夠了;

可是,也許就像是‘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也許真的是功夫不負有心人,事情往往在絕望處又產生了轉機。也許哥哥舔著臉去找他公司領導搭線諮詢了公司的外聯部經理求取了經驗,就在剛要為怎麼去做調查研究發愁時,真的是天無絕人之路啊,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可能就是在那個時候,逄經理就找上了門,既然逄經理能聯絡上哥哥,那自然是要有h經理在其中牽線搭橋,畢竟三人在之前喝酒時就加了微信,在外時時不時也有聯絡的,都說是‘無巧不成書’,世上有些事還真的是無法說的清楚。

再接下來,可能哥哥和宋律師也一直想尋找突破的點,就是怎麼樣讓之前警察沒有錄口供的那5個客戶,能願意站出來,證明在有些資金往來上,是和弟弟寧致遠一樣的說法,就是單純的勞務費的性質,這樣的話有些資金往來就能排除了是利用職務之便的性質,也就無法全部作為贓款來進行量刑。

哥哥肯定早就給他們5個打過電話,如果不接當時的想法那就是發簡訊,來爭取一下,死馬當活馬醫,當然他心裡也有數的,機會不是很大,外聯部經理一直說要了解一個人的人性,真正瞭解了之後就會對他的行為有一個大致的判斷,關鍵是在這件事情上,本身寧致遠就已經處於妥妥的劣勢了,想要翻身,很難。

畢竟這是利益之爭,你只能用利益的工具去打敗利益,除此,其它工具不是不好用,是根本很難拿的起來,情感的工具?好用是好用,但是不是能用本身是取決於對方的主觀意願,自己沒有主動權,那就有點像命運是在別人的手裡一樣的,難免會有無力感。

就像貝多芬的“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難免帶這些悲劇的色彩,帶著些已經成為既定事實不得不接受之後的強烈反抗,本質上還是被動的,沒有主動的選擇那麼有衝擊力,比如譚嗣同的一心求死,那就是主動選擇,更讓人熱血澎湃。

到最後,可能所有的這些方法都有著這樣或著那樣的不便也好、侷限也好,總之肯定是很難變成現實了。寧致遠從哥哥的信裡面感受到了一種努力之後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結果的無奈感,深深的無奈感。

這也是為什麼寧致遠選擇了‘戰略退卻’的原因。人這一輩子,總歸很多事情要靠自己想清楚,弄明白。自己的孤獨就自己去承受吧。鄭板橋有句話說的好,他五十二歲得子,但從不溺愛,七十三歲臨終之際把兒子叫到跟前,要吃兒子親手蒸的饅頭。

等兒子將饅頭做好,端到眼前,發現他已經故去。哭泣的兒子發現桌上有張字條,原來是老先生留給兒子的遺教:“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寧致遠認真思考著,目前來講,他對於整個事件的認知,也就只能到這種程度了。那接下來,就是根據自己猜測出來的集團老總的計劃,看一下自己在哪個階段、在哪個方面可以找出漏洞,並不是說要給集團老總的計劃致命的一擊,畢竟像集團老總這樣的人物,手上的資源足以應對自己計劃之中產生的任何風險。自己既然只是作為一個大的計劃之中的棋子,那就算是自己能翻了天,對其來講,也都是小事情。

但是,對自己來講,那就完全不一樣了。寧致遠心想,我承認,你們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深謀遠慮,但是,想要讓所有小人物都成為你計劃的墊腳石,而且還要心甘情願的,那就不可能的了,最起碼在自己這裡肯定是不可能的。

自己所作出的反擊,就是讓你們這些大人物明白,就算是小人物,也不是你們可以輕鬆拿捏的,也不是你們想要怎麼樣就能怎麼樣的,自己要透過自己的努力,來對你們進行抗議,讓你們看到一個小人物戰鬥的姿態!

既然自己猜測,集團老總是想透過務虛和務實兩方面來進行‘戴維斯雙擊’,提升集團股票在資本市場上的價值,然後等著三年的解禁期一到,就可以結合外部大環境來擇機進行高位減持,謀取鉅額利益。那就從這兩方面入手,來看看有什麼可以進行區域性打擊的。

首先是務虛的這部分,也就是講故事,也就是利用‘集團反腐’這一噱頭來吸引資本市場上投資者的眼光,來提高集團在資本市場上良性的發展預期。這裡面的邏輯鏈條是怎麼樣的呢?寧致遠根據自己這段時間對於資本市場上的操作理念和運作規則的學習理解,在腦海中一一覆盤著。

集團反腐,投資者會提升對集團未來發展良好前景的預期,是覺得反腐這一動作可以提升集團的管理效率和透明度,這一點無可厚非,也是正常邏輯。但是,這裡面有個很關鍵的點就在於,這只是區域性,也就是說,投資者只能看到集團這個動作的表面,並無法看到集團內部的全貌,更無法判斷這件事情對集團長期的綜合影響。

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看問題的邏輯,那就是從到b,這個過程是不是一定會達到,這中間的過程會受哪些因素的影響。這是要認真思考的。

這裡不得不先插入一點寧致遠對於之前看過的哲學書的思考。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