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第一九六章 煙消雲散 (第1/3頁)
第196章 第一九六章 煙消雲散
高聞眼睛一亮。
不愧是蔡闕, 這麼一想,還的確是!
就算王景禹他鬧了天翻地覆,真的為劉淩英翻案, 還了他所謂的清白,可只要他高聞能夠順順利利的從中間摘出來, 一個死人的清白,還與不還, 與他還有什麼幹系?
“蔡相公明言。”高聞熱切道。
蔡闕:“能夠證明你與這些田産之間關系的, 一是當年的舊簿籍, 以及經手過這些簿籍更改之人,二就是現在掌於侯爺本人手中的田産簿冊, 以及簿冊的經辦中間人。王景禹所出示的證據, 有當年的太康州三縣丁産簿舊籍、雎陽書院學田的舊簿籍、縣衙中偽造簿籍的舊吏、參與冒名的裡正村民,還有現在雎陽學院部分學田實際控田人是你伯安侯的經辦人人證。為了取得這些證據,這些年來, 這王景禹沒少在暗中動作。可是, 說到底, 他的這些證據,都是他小心翼翼、東拼西湊得來的。想要拉下你伯安侯, 多少還是差了點!”
“眼下,蔡某欲得侯爺這一部分賬簿,只是想對這件事王景禹手中的證據,究竟接近全貌幾何,有所判斷。之後, 蔡某認為,無論是這些簿籍,還是經辦過這些簿籍的人手, 侯爺都要確保他們能夠消失的幹幹淨淨!”
說到這裡,蔡闕雙目炯炯的看著高聞。
高聞只覺一陣冷意自後背緩緩爬上肩頭,他強迫自己鎮靜下來:“那、那這些簿籍上的地怎麼辦?”
蔡闕只道了一句:“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高聞心頭一梗,險些吐出口血來。那可是幾十萬畝的地啊!
“侯爺若是捨不得,蔡某也無能為力了……”
高聞連忙痛心疾首的保證:“捨得!捨得!我這就安排人把這些賬簿給蔡相送過來。”
·
短短的幾天時間內,大景朝京師皇城,輿情幾變。
自河東路水患,到王安撫使請求清查當年舊案,到今日朝堂之上,蔡闕當眾舉告伯安侯高聞私下侵田幾十萬畝,還當庭拿出了高聞的私府賬簿。
這些證據,恰好與王景禹所出示的劉淩英被陷害侵田的證據,形成了閉環。
嚴絲合縫的證明,當年的劉淩英所涉的侵田案件,完全就是誣陷,而那些田産的實際持有人,全部都是伯安侯!
劉淩英當時的案件,伯安侯在其中,必然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更進一步的,伯安侯當年之所以要如此做的動機也十分充足。當初劉淩英主持的賦役改革與土地清查,在過程中就曾查實伯安侯的有大量的侵吞田産情況,伯安侯因此事而記恨劉淩英,進而設計陷害他,也是順理成章。
榮耀幾十年的大景朝第一外戚,伯安侯府,竟然行此惡劣至極之事,瞬間引爆了輿論。
而伯安侯當天就被皇帝親自下旨拘拿,關押在了大理寺獄中受審。
據說,伯安侯再被抓去大理寺之前,從伯安侯府到大理寺,朝著圍觀的京城百姓,痛罵了蔡闕狗賊一路。
直到關進了大理寺獄中,仍然每日必罵蔡闕,還說要舉告蔡闕,舉告他貪汙枉法、操縱科考、私聯外國、草菅人命等幾十項不法事!
只是,當大理寺官叫伯安侯拿出來實證之時,他卻一件也拿不出來,只胡亂攀咬了一串涉事之人,叫大理寺去把這些人抓起來,一審便知。
然而,眾人皆知的是,伯安侯此次入獄,正是因為蔡闕的當庭舉告。
他在極端激憤之下,所說的毫無憑據之辭,大理寺根本就不會認真對待,直接置之不理,任憑他在獄中將喉嚨都罵破,也無濟於事。另一端,太皇太後高氏,得知了蔡闕當庭舉告伯安侯的訊息之後,想到自己不日前收到的那封信,以及自己思慮過後,所給出的回信,當即驚出一身冷汗,昏死在了去往外城皇城私苑的馬車上。
崇政殿後殿,趙璜手握一封印有太皇太後私章的信箋,以及蔡闕親筆的舉告信,此刻的趙璜,簡直萬千憤怒集於一身。
即使他與當初的中宗皇帝,並無直系血緣關系。但他一路成長而來,時常聽聞中宗的舊聞故事,閱看中宗的文章以及處事紀疏。中宗皇帝作為大景朝廷立朝百年之際登基的皇帝,是一位天資聰穎、雄才大略的中興之君。是趙璜自立志以來,就決心效仿的榜樣。
況且,他同樣身為帝王,此時看到這般,中宗皇帝嘔心瀝血、廢寢忘食為國計事之時,他最親密的人,他的親生母親,不僅沒有成為支撐和支援他的力量,反而親自在他身後揮起了屠刀。
中宗皇帝壯年薨逝,有他積勞成疾與受到打擊的緣故,但來自他母親的一刀,才是致使他壯年驟然殯天的關鍵。
所用的手法,竟也與此次高氏謀害自己的手法,一般無二!
當年的中宗,無論如何也沒想到,自己的親生母親會下此毒手,這才使得高氏一計便成。
連對自己的親子,尚且如此,趙璜已然不再對高氏保有一絲一毫的敬意與撫養恩情。況且,能做出此般極端冷硬之事,只為將一國之權柄操於己手的高氏,他又如何能相信,她在去了外城私苑之後,真的可以吃齋禮佛,不聞朝中之事?
↑返回頂部↑